道耳吞原子說~修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3 原子的世界 離子 1.正離子:  當原子失去電子時,此時原子核內帶正電的  質子數比原子核外帶負電的電子多,所以原  子帶正電,稱為正離子。 離子 2.負離子:  當原子得到電子時,此時原子核內帶正電的  質子數比原子核外帶負電的電子少,所以原  子帶負電,稱為負離子。 迷你練習 原子 請寫出下列元素或離子的質量數、原子序、質子數、中子數及電子數。 23 11 11 12 11 23 11 11 12 10 16 8 8 8 8 16 8 8 8 10 原子與分子 科學家根據實驗結果,認為元素的最基本單位是原子。 但是現實世界只有部份物質可以以原子存在,如鈍氣與金屬。 對大多數的物質而言,能表現物質特性的最小單位,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原子所組成的粒子,我們稱為分子。 義大利的科學家亞佛加厥(Amedeo Avogadro)繼道耳吞後,提出分子概念。 原子與分子 化學式的寫法 化學式: 以元素符號及數字表示純物質(元素或化合物)中組成的原子種類及數目。 化學式的寫法 金屬 金屬元素是由許多金屬原子堆積而成,並不是以分子狀態存在。化學式只要以1個元素符號表示即可。 例:鎂、銅、鐵的化學式分別為Mg、Cu、Fe。 化學式的寫法 鹽類 食鹽晶體是由鈉與氯堆積形成的化合物。 由於鈉與氯的最簡數目比是1:1,所以其化學式記為NaCl。 氯化鈣是由鈣與氯形成的化合物, 其最簡數目比是1:2,所以化學式為CaCl2。 化學式的寫法 單原子分子 氦氣分子式為He,原子數目為1時可以省略不寫 PS:大部分惰性氣體皆為單原子分子。 * * 原子的歷史 《莊子》載惠子之語曰: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 ? 原子的歷史 西元前400年,希臘哲學家留基伯(Leucippus)與其弟子德謨克利特(Democritus)認為物質分割後 有最小的單位,稱為原子(atom) (atom,在希臘文的原意是指不能分割的意思) 他們並認為原子能恒久存在,不會無中生有或自然消失,可藉結合、分離、重組而形成各種物質。但這種想法僅止於推論,一直未經科學證明。 道耳吞原子說 西元1808年,英科學家道耳吞 根據實驗結果提出原子說 道耳吞原子說 物質是由原子所構成,原子為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割 1 原子說內容 原子說圖示 道耳吞原子說 同一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質量和性質,不同元素的原子質量和性質不同。 2 原子說內容 原子說圖示 道耳吞原子說 不同元素的原子能以簡單整數比結合形成化合物。 3 原子說內容 原子說圖示 道耳吞原子說 化學變化是原子的重新排列 化學變化中,原子不會改變其質量與大小,且原子既不能創造也不能毀滅。 4 原子說內容 原子說圖示 道耳吞原子說的貢獻 化學變化是原子的重新排列。 反應前後原子的種類和數目沒有改變,所以原子的質量沒有改變,只是原子重新排列而已,因此反應前後的質量總和不變。 原子的結構 十九世紀末期,經由科學家不斷的研究發現,原子是由質子、中子與電子所構成的。 且這三種粒子並非均勻分布在整個原子中。 原子結構的歷史透視 1803年 道耳吞提出原子說 1897年 湯木生發現電子 1911年 拉塞福發現原子核 (提出行星式原子模型) 1913年 莫色勒建立原子序的概念 1919年 拉塞福發現質子 1932年 查兌克發現中子 I’m 湯木生 我發現了電子 I’m 拉塞福 我發現了原子核 I’m 拉塞福 我又發現了質子 I’m 查兌克 我發現了中子 I’m 道耳吞 我提出原子說 原子結構模型 原子 帶正電 帶負電 原子核 原子核外 質子(帶正電) 中子(不帶電) 電子(帶負電) 原子結構模型 小(質子的1/1840) 電子 大(1.675×10-24g) 中子 大(1.673×10-24g) 質子 質量 原子結構模型 -1.6×10-19庫侖 0 +1.6×10-19庫侖 電量 負電 電子 -- 中子 正電 質子 電性 原子結構模型 湯木生 查兌克 拉塞福 發現者 最早 最晚 次之 發現時間 原子核外 電子 原子核內 中子 原子核內 質子 分佈 原子結構模型 原子的體積 原子的半徑約為0.1奈米,科學上常用1埃(?) 來表示。 電子在原子核外不同軌道上環繞原子核運動, 其運動的範圍可代表原子體積。 電子所繞轉的電子軌道占原子的大部分體積, 但大部分是空無一物。 原子結構模型 B. 質子與中子組成原子核 原子核體積極小,其半徑約只佔原子半徑的 十萬分之ㄧ。 由於質子+中子質量>電子質量,故原子的質量幾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 原子結構模型 質子帶正電、中子不帶電,因此原子核帶正電 C. 原子帶電量 原子核外的電子帶負電,且電子帶電量=

文档评论(0)

170****05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