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七章 宋代的文学理论和批评 第一节 宋代的文论 宋朝的散文成就在文学史上比较高,有名的唐宋八大家中的六个是宋代人。宋代是承继着五代的乱世建立起来的。晚唐五代的文风趋向纤丽,内容趋向空虚。中唐时韩愈、柳宗元的古文运动,使散文发展,但到晚唐又回潮了,文章从散体又回到骈体,讲究四六骈俪。 这种单纯追求文字技巧的浮靡的文风,实际上是适应某些士人在乱世逃避现实、醉生梦死的士人精神享乐的需要的。宋初的文学完全继承了这种文风。 宋初这种文风的代表,就是“西昆派”。“西昆派”的代表人物有扬亿、刘筠、钱惟演。这些人互相唱和,写了不少诗,后来杨亿编成《西昆酬唱集》。他们写的诗缺乏内容,单纯追求工整的对仗、用典及华丽的词藻,这正好为士大夫提供了消遣的文学样式,所以在当时上层影响很大。 “西昆体”虽然是诗,但必然影响到文。宋初的文章有所谓“太学体”,风格上完全学的是西昆派,专以对偶声律为工,在文章中“剽剥故事,雕刻破碎”,即堆砌典故,刻意于词藻雕琢。这就是宋初文坛的严重的形式主义倾向。在这种形式主义猖獗的时候,一些人对这种现象极为不满,所以立志为改革文学而斗争,这样就产生了宋代的古文运动。 在西昆派文体最猖獗的时候,有一些古文倡导者针对时文的浮靡,提出了自己进步的文学主张。第一,在文章的内容上,提倡文道合一。比如王禹偁就曾经指出人不能为写文章而写文章,而是为了“传道明心”。柳开也说“文章为道之筌”。赵湘说作家要“以其心之道发为文章”。 宋朝人大力宣扬韩愈的权威。宋初的古文家石介写过一篇《尊韩》。他说天下的圣人是从伏羲开始,中间经过尧、舜、禹、汤、文、武,直到孔子。孔子是圣人的顶点,孔子以后再也没出现圣人。天下的贤人从孟子开始,中间经过汉朝的扬雄,隋朝的王通,一直到韩愈,到了顶点。 韩愈的道和文当时都被看成是典范。柳开说:“吾之道,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道。吾之文,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文也”。苏轼说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拯天下之溺”。总之,他们树立韩愈的目的,是把韩愈作为文道合一的旗帜,为他们在当时提倡文道合一服务。 第二,在文章的形式上提倡平实。五代宋初的文章,在形式上单纯追求骈丽、对仗、声律及华美的词藻。这种浮靡的形式,极大地限制文章对内容的表达。宋初文章革新者们,提倡文道合一,提倡文章要以表现道的内容为目的,必然要求文章有一个平易朴素的形式与之相适应。 柳开说文章应该是“随言短长,应变作制”,与韩愈的“言之短长于声之高下皆宜”的意思相同,就是提倡自由的散体文字。另外,他们还提倡文章要通俗,使人能看得懂。五代宋初的文章,由于雕琢过度,片面追求形式的新奇尖巧,所以晦涩难懂。金代诗人元好问曾经说宋初的西昆体:“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当时的文章也是非常艰涩难懂。比如宋祁,他的文章故作尖涩,有个成语叫“迅雷不及掩耳”,他偏要写成“震霆无暇塞聪”,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当时,面对着这种故求尖涩的风气,文章改革者们反其道而倡之,提倡文章要写得通俗易懂。 王禹偁说文章的产生是人们要明道,“惧乎心之所有不得明乎外,道之所蓄不得传于后,于是乎有言焉;惧乎言之易泯也,于是乎有文焉,信哉,不得已而为之也。既不得已而为之,又欲乎句之难道耶?”王禹偁是在宋初突出宣扬平易文风的人,他不但在理论上宣传,而且也写过不少通俗易懂的文章来实践自己的理论。 韩愈在提倡古文运动时有两种相反的提法,一种是平易,另一方面由于过分强调文章要“陈言务去”,就陷于一种奇的文学境地,比较艰涩难懂。他的弟子有的继承了他的平易一面,有的继承了他的怪奇一面。 宋初几十年内,柳开、石介、王禹偁这些古文倡导者在西昆派文风风靡一时的时候,鼓吹文章改革,效果并不明显。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的时文势力太强。 另外,柳开等人虽然在理论上大力鼓吹文章革新,可是自己在创作上并没有拿出像样的文章来,所以也就不具号召力。后来一欧阳修才煞住了这种文风,文章改革才有了成效,获得胜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