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什么是语言?
语言是用于人类交际的一种任意的、口语的、符号性系统。
四、什么是语言学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探索语言的本质、结构和发展规律。
语言学的分类?
普通语言学:研究语言的本质、语言的普遍现象,提供基本概念、理论、模式和方法的语言学分支,称为普通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把语言学研究成果用于各种有关实际领域的语言学分支,称为应用语言学。
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
衡量一种语言学理论科学性的原则
一、客观性。可以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语言理论的正确性。语言数据和语言使用者要足够多,“例不十,不立法”(黎锦熙) “例不十,法不立;反不十,法不破” (王力)。
二、穷尽性。材料的掌握尽量彻底全面,规律的概括才会正确。
三、系统性。如何语言理论都有自己的系统,前后一致,具有内在联系。
四、简洁性。规律的概括尽量简单明了,易于掌握。
五、清晰性。一切概念、术语、范畴、规则都清清楚楚,不许模棱两可。
语言学三大发源地: 中国、印度、希腊-罗马
古希腊语言研究的开端:
公元前2000至前1000年间迈锡尼人的音节文字(词符、B型线性文字);
公元前1000年到 9世纪的字母文字;
公元前5、6世纪,希腊开始有语言科学的记载。
2、古希腊哲学家的语言研究
(1)苏格拉底
(2)柏拉图
“最先探讨了语法研究的可能性” 。
《克雷特利斯》中关于“词为什么具有意义”的对话。开启了古希腊语法研究的先河。
亚里士多德:增加了第三类句法成分(syndesmoi),这类成分包括后来划分出来的连词、冠词和代词。
另外,亚里士多德还给词下了正式的定义:词是句子的组成部分,本身具有意义,但不能进一步分为有意义的单位。
亚里士多德属于“惯例派”,有以下语言观点:
斯多噶派
符号(音符or形式) 意义(内容)
事物
斯多噶派的语言观可以概括为“人出生于世,头脑像一张白纸,很适合在上面写字。”类似于洛克的“白板说”。“自然派”,认为在早期,语言的声音和所代表的事物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努力研究词源。
亚历山大学派、帕加马学派:亚历山大学派(认为有系统规律)“规则派”——惯例派;
帕加马派(主张语言没有规则)“异常派”——自然派
两派之争:1、自然界是如何构成的?2、自然界的运动情况如何反映到人类语言中?
“规则派”——星球的运动和季节的变化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由一种不可抗拒的规律支配的,亚历山大学派持这种观点。继承了“惯例派”的观点。亚里士多德
“异常派”——大自然的运动没有什么定律或规则性可言。帕加马学派坚持这种观点。继承了“自然派”的观点。斯多葛派。
两派之所以观点不同,原因之一是他们研究的目的不同,角度各异。斯多葛派主要研究语言起源和逻辑等哲学性问题;亚历山大学派主要为了发展文艺批评。两派的争论到今天也没有解决。争论的核心:词义与形式之间是否有内在的联系。
迪斯科洛思:他对希腊语句法进行了第一次全面的描写和分析。
一、罗马最著名的语法学家:瓦罗《论拉丁语》
把语言研究分为三大部分:词源学、形态学和句法学。
瓦罗之后的拉丁语法学家:多纳特斯和普利森。二者的语法理论大致相同。
普利森《语法惯例》包括字母描写、形态学和句法学。
一 中世纪语法(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15世纪“黑暗时期”)
(七艺):语法学,逻辑学,修辞学,音乐,数学,几何学,天文学。
基督教传授教义带动了语法研究 ,拉丁语法术语开始进入爱尔兰土著语言
二 欧洲科学文化蓬勃发展时期(11—15世纪)
威尔士语语法,爱尔兰语语法,冰岛语语法。
12世纪冰岛语语法《首篇语法专论》。作者不详,人称“第一位语法家”
意义:
提前800年预示了布拉格学派创立的音位学理论
很大程度上探讨了音位特征 对
于音位变体的区分很科学,方法很先进
2、思辨语法---中世纪语言学的突出成就
是在经院哲学影响下形成的。罗宾斯等为代表,认为语法是反映现实的一面镜子。企图解决信仰与理智、唯名论与唯实论之间的矛盾,用亚里斯多德的“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来解释语法问题,对语言的研究从外在的观察描写走向解释,探索语言内部的原因。认为人类之所以能够通过语言来认识世界,是因为词这种“符号”既与客观事物也与人的心智相联系,这是普遍原则。
事物 心智 符号
还认识到世界万物有永久、暂时等存在方式。
波依修斯----中世纪初期最有影响的学者
第一次提出了语言的普遍现象问题。他认为语义具有普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