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非崇黄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景帝非崇黄老摘 要:《黄帝四经》是现存最完整的黄老道家作品,也是战国时期黄老之学的成熟之作;汉文帝是学界最早提出实行黄老思想的统治者,也是黄老思想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们分别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说明了汉初的黄老思想推崇以德法治国,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在经济上主张藏富于民,在军事上主张面对强国应采用防御为主、避其锋芒的方针,同时要求皇帝节俭安民,不重礼仪。以此为参照,分析汉景帝的为政方针,可以发现其治国思想与黄老之术分歧较多,其本人并不崇尚黄老无为的治国之术。关键词:汉景帝;黄老;黄帝四经;汉文帝中图分类号:K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3-0055-04文景四十年之际,是汉王朝从秦末战火中重新恢复、兴起的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段时期。自近代学者夏曾佑首倡文景之治为黄老政治之后[1],汉景帝便因“遵业”而隐于汉文帝之下,其政治主张也成为汉文帝“黄老之治”的延续。但是,《汉书》对汉代帝王多溢美之言,不能仅此判断汉景帝尚恭俭、崇黄老。以汉文帝为政方针与《黄帝四经》所载黄老思想为对比,分析景帝的为政言行,可以看出其并非遵文帝“加之以恭俭”[2]的黄老之业,本人更不崇尚黄老无为之政。由于学界对“黄老之治”本身的定义并不明确,与儒学的区分也并不鲜明,有人将其定性为道法家,有人将其定性为新道家,有人将其定性为黄学,因而很难为汉景帝对黄老思想所持态度定性。罗义俊[3]、古永继[4]等学者虽然作出过文景之治非黄老之治的说明,但其将黄老之学的代表人物汉文帝的黄老思想也一并否定并不妥当,而且减弱了说服力。《黄帝四经》是马王堆出土的《经法》《十大经》《称》《道原》4篇,被唐兰等学者考订为失传已久的《黄帝四篇》,是现存最完整的黄老道家作品[5],也是战国时期黄老之学的成熟之作,《隋书?经籍志》以为“其《黄帝》四篇,《老子》两篇,最得深旨”[6];汉文帝是学界最早提出实行黄老思想的统治者,也是黄老思想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隋书?经籍志》认为,“汉时,曹参始荐盖公能言黄老,文帝宗之”[7]。以《黄帝四经》、汉文帝的为政言行为依据,对汉景帝的为政举措和言行思想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其对黄老思想并不持肯定态度。一、礼法分歧有着前朝二世而亡的教训,汉代帝王更加重视以德治国,但是在德的基础上,又有着礼与法的分歧,黄老思想主张德法相辅,而儒家则主张德礼相辅。孝文、孝景二帝都是青壮年即位,从其上位诏书上可以看出两位皇帝治国思想的倾向。《黄帝四经》中认为,“法度者,正之至也……精公无私而赏罚信,所以治也”[8],确立法在治国中的重要地位,但其并非主张以法治国,而德刑相辅,即所谓“夫?帐币匝?民,先德后刑,顺于天”[9]。汉文帝除入宫当天夜里进行人员调动外,有史记载的第一份关于治国的诏书在文帝元年十二月,其诏书首先强调“法者,治之正也”[10],确定法治地位,紧接着“除收帑诸相坐律令”[11],减轻刑罚,重视德政,正是黄老思想以德为主、刑德结合的政治理念。汉景帝则不然,在其即位不久,便下诏“盖闻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制礼乐各有由”[12],引儒家“祖有功而宗有德”之语,阐述高祖、文帝功绩,为其立宗庙、设礼乐,并制定了完整的宗庙祭祀制度――“天子宜世世献祖宗之庙。郡国诸侯宜各为孝文皇帝立太宗之庙。诸侯王列侯使者侍祠,天子岁献祖宗之庙。”[13]至中五年方才提到法令,而文帝口中的“法者,治之正也”也变成了“法令度量,所以禁暴止邪也……以苛为察,以刻为明,令亡罪者失职,朕甚怜之”[14],在治民中,以轻法为主,却多次下令规范基层官吏,与黄老思想以法治民的思想相悖。二、政治举措在对待中央官员方面,汉文帝以“君无为而臣有为”的黄老思想为核心,并不抑制相权发展;而在对待地方藩王时,也以黄老思想的重分封为主,对封国施行放任政策。汉景帝则不同,其一方面在中央加强皇权的绝对统治,一方面削弱地方藩王势力,旨在加强皇权的行事风格与黄老思想背道而驰。(一)中央君臣关系在黄老思想当中,君无为而臣有为是“无为”之政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黄帝四经》中认为,执道者应该“上明于天之反,而中达君臣之半”[15],“主执度,臣循理”[16],首先提出君臣应该各守其职,虽未直接提出“君无为臣有为”之道,但为其后慎子的“臣事事,而君无事;君乐逸,而臣任劳”[17]张本,而对皇帝本人也提出“屈其身”[18]的修身观点。汉文帝在位之时,便以此为是,以汉初军功地主为相,并很少对其节制,使得文帝朝相权颇大,以至于丞相申屠嘉要杀文帝宠臣邓通,文帝不得不算好时间“使使者持节召通,而谢丞相曰:‘此吾弄臣,君释之’”[19],最终也并未归罪这位折辱自己宠臣的丞相。景帝时则不然,与汉文帝不同,汉景帝对皇权的重视程度很高,表现出对相权的强烈抑制。申屠嘉能在文帝朝打压邓通的气焰,却无法在

文档评论(0)

sis_lx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