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拔节中成长.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命在拔节中成长2015年7月2日,记者一行来到呼和浩特市第二十一中学,碰到了三件事:一是下午三点钟,自治区十二个盟市数学教师参与的“同频互动课堂”在该校高一(1)班进行,课堂实况通过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直传到各盟市教研室、基地学校、联盟学校、实验学校等60多个教学及科研单位;二是应巴彦淖尔市五原县第三中学邀请,该校教研室主任刘福荣带领骨干教师,前去作“有效教学”示范课;三是呼和浩特市区高中招生网上报名结束,该校以391.4分的录取线收官。这三件事发生在第二十一中学,是过去教育主管部门、社会各界和本校师生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相关链接――学校变迁呼和浩特市第二十一中学,始建于1968年,原址在大青山脚下的毫沁营村。1991年,学校从农家包围的破烂校舍中搬迁到110国道北侧的几排平房里。2007年,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政府投资1.2亿元改造第二十一中学,工程历时两年完成,占地131亩,建筑面积22829平方米,成为呼和浩特市办学条件较好的中学之一。2009年,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位于保合少村的第二十三中学和位于小井沟村的第三十中学,都因生源不足并入第二十一中学。◆在劣势中寻找突破口2009年,也就是“三校整合”的当年,康莲枝出任第二十一中学校长,这位知性、干练的女校长,没有信誓旦旦的表态,而是悄无声息地做了三件事。第一:“认”学生。康莲枝带领几位环节干部深入片区了解学生家庭生活及环境状况。这里的大多数住户是流动人口,孩子操着各种不同的口音,幼稚的小脸上写满颠沛流离的疲惫,见到生人便低下头……他们多数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已经上学的,基础普遍不扎实,有不同程度的懒散、畏惧、自卑、闭锁心理。第二:“认”老师。第二十一中学在接纳其他两所中学期间,优秀教师严重流失,重新组合起来的教师群体,在年龄、学历、专业结构方面均不占优势,但大部分教师看到崭新的学校,有重新起步、努力工作的愿望。第三:“认”目标。统计显示:初一新生中,外来务工随行子女占80%以上,其中不少是单亲,在新城区入学摸底考试中成绩非常低;高一新生中,近一半的中考成绩未达到呼和浩特市高中招生出库线,400分以上的学生全年级只有13人。康莲枝几乎是含着眼泪写下了这样的感言:这里的校园不是很大,却是最新的,有那么多留白需要填补;这里的师资不是很强,却是最急于上进的,有那么多未知需要探索;这里的学生质量不是很高,却是最渴望成长的,有那么多期盼需要实现……面对这样的学生底子,惯常的做法是加班加点、题海战术、补课……然而第二十一中学没有这样做,他们认为:当务之急是解决孩子情绪及行为上的问题,让所有学生挺起胸脯走路、堂堂正正做人。◆把育人放在首位当时的学生,因家庭条件所限,普遍没有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诸如公共场合乱扔垃圾、睡觉前不洗袜子不洗脚、不会收拾物品、上课不注意听讲。班主任想尽了办法:一是借新生报到,同学、老师、学校都是新的这一契机,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新目标并写下来,作为行动指南;二是结合中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制定班级文明公约,用制度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健全的人格;三是在日常管理中反复强调讲卫生、讲秩序、讲文明、讲礼貌的重要意义,严格奖惩制度,用榜样激励学生从自身小事、一言一行做起,上好每一节课、完成好每一次作业、做好每一次值日、履行好每一次承诺,做一个有追求、有责任、有担当的人;四是举办“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等主题活动,陶冶学生情操,提高生活品位;五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不浪费一分一秒,注重学习过程,做到每节课都有所收获,每天都有所进步。持之以恒的养成教育唤醒了学生的行为意识:说脏话、随地吐痰、乱涂乱画、乱扔垃圾的没了;打饭及上下楼梯有了秩序,大喊大叫听不见了,教室和宿舍里的汗臭味消失了;自习安静了;课上课下自觉学习的氛围逐步浓厚起来……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承认一个人的存在会激发其上进心。青年教师姚晓宇代八个班的政治课,为了能尽快记住所有学生的名字,她让各班的班干部帮忙画一张标注名字的座次表,上课对照。课堂上随便叫出某个学生姓名请他回答问题时,被叫者很兴奋(哦――老师已经认识我!)即使该生对问题不能回答,但态度十分端正。当年的高一(6)班,学习极差的有好几个,课堂上各行其是,表情冷漠。老师把他们叫到一起问原因,几次都无果而终。后来通过同学了解到这几个孩子的家庭惊人的相似:父母离异,有的和爷爷奶奶住,生活基本保持在“不挨饿受冻”的程度。班主任找机会和他们值日、谈心、讨论问题、规划个人发展目标,并从生活细节上给予体贴,暗地里动员同学“结对子”帮扶,让他们感受班集体的温暖。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这几位学生的脸上有了笑容,开始主动学习了,还时常跑到办公室问问题。初一新生秦文艺,每天不吃早点,中午和晚饭只吃馒头,班主任的一次家访解开了这个谜――“家”是哈拉更

文档评论(0)

sis_lx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