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略论朱熹眼中的王安石摘 要:王安石历来饱受争议,对其评价有褒有贬。而朱熹眼中的王安石是全方位立体型的人物,朱熹对其优点刻画了很多,但对其缺点也毫不避讳。在《朱子全书》中,朱熹用《三朝名臣言行录》充分展示了王安石的生平,并加以评论,为我们呈现出他眼中的王安石。关键词:王安石 朱熹 评论王安石,又称王荆公,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然而至今文学界对王安石的评价仍然褒贬不一,如《宋史》说他“强辩背理”[1]“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2],而据陆游《老学庵笔记》记载,王安石列居嘉?v四友,“目睛如龙”[3],公正廉明。此外,许多人对于王安石的评价只侧重一个方面,有的人只评价他的诗文,如《漫叟诗话》云:“荆公定林后诗,精深华妙,非少作之比”[4],刘克庄云:“及荆公苏黄辈出,然后诗格极于高古”;有的人只评价他的书法,《墨庄漫录》云:“荆公书,清劲峭拔,飘飘不凡,世谓之横风疾雨”[5],还有更多的人评价的只有他的变法。这些都是从单方面来鉴定王安石,那么就全面观之,王安石究竟是怎样一个人?朱熹为我们做出了展示。《三朝名臣言行录》与《五朝名臣言行录》共同组成了《八朝名臣言行录》,又称《朱子名臣言行录》,三朝为宋神宗朝、宋哲宗朝和宋徽宗朝。既然是言行录,自然是辑录他书而成,包括《温公语录》《涑水纪闻》《郑介夫言行录》《邵氏闻见录》《龟山语录》,等等。但它首尾完整、毁誉俱录,所以在众多言行录中脱颖而出。在《三朝名臣言行录》卷六之二辑录了丞相荆国王文公生平事迹,完整具体、全面客观,刻画出了朱熹眼中的王安石形象。在朱熹眼中,王安石有很多优点。首先他是有才的,王安石在宋仁宗庆历二年登进士甲科,“有名于时”,进入仕途,历仕仁宗、神宗、哲宗三朝,更在神宗朝两度为相。朱熹摘引《温公琐语》这样赞赏王安石:“好读书,能强记,虽后进投贽及程氏有美者,一读过辄成诵在口,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措意,文成,见者皆服其精妙。”[6]可见朱熹对王安石文才的欣赏。其次,王安石家庭责任感强烈,朱熹引《邵氏闻见录》云:“王荆公天资孝友,俸禄入门,诸弟辄用之至尽,不问。”[7]朱熹又引《温公琐语》云:“(安石)友爱诸弟,俸禄入家,数日辄尽为诸弟所费用,家道屡空一不问。”[8]朱熹两次摘引相同的事迹,可见对安石做法的认同与钦佩。王安石不仅在物质上关爱兄弟,在为人为官方面也对他们时时刻刻进行监督,引《涑水纪闻》云:“(王安国)为西京国子监教授,溺于声色。介甫在相位,以书戒之曰:‘宜放郑声。’”可见王安石作为兄长对自己家庭责任的重视。另外,在朱熹眼中,王安石是谦虚清廉的。在刚入仕途不久就“除直集贤院”,安石“累辞”;“召试馆职”,安石“固辞不就”;命他修起居注,安石认为自己是新人,而“馆中先进甚多,不当超处其右”[9],谦虚清廉体现得真实而不做作,故朱熹多次引例,展示他对安石的敬佩。还有一点,朱熹欣赏王安石倔强不屈的性格,引《温公琐语》云:“(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人莫能屈。”“有旨令阁门赉敕就三司授之,安石不受。吏随而拜之,安石避之于厕。吏置敕于案而去,安石使人追而与之。朝廷卒不能夺。”[10]倔强如此。又引《邵氏见闻录》记载:包孝肃公请司马光与安石赏牡丹,席间劝酒,“光不喜酒,亦强饮,介甫终席不饮,包公不能强也。光以此知其不屈”[11],可见王安石在倔强当中也体现了他严于律己的高风亮节。人无完人,王安石有自己的缺点,朱熹对此也毫不避讳。朱熹提到最多的就是安石的任性自执,他引《程氏遗书》说:“介甫不知事君道理,观他意思,只是要乐子之无知。……常要己在人主之上。自古主圣臣贤乃常理,何至如此?”[12]安石最大的毛病就是将自己凌驾于人主之上,因此做出许多任性之事,如朱熹引《涑水纪闻》记载,熙宁六年十一月,有官吏不附新法,安石要加罪惩罚,神宗不许,安石再三争辩,神宗终不许,“介甫不悦,退而属疾家居。数日,上遣使慰劳之,乃出”[13];安石进行经济改革,“宗室及诸军不乐,有怨言”,神宗欲罢之,安石随即发怒,卧床不出,直到皇上主动讲和,乃起。[13]再引《上蔡语录》记载:“(安石)尝上殿进一??子拟除人,神宗不允,对曰:‘阿除不得?’又进一??子,拟除人,神宗亦不允,又曰:‘阿也除不得?’下殿出来,便乞去,更留不住。”[15]其任性如此!人主终归人主,臣子理应遵从,即便才华高超、能力超群,若不懂得如何事君,终究会马失前蹄,所以后来安石两次罢相也不出人意料。朱熹多次引例说明安石任性自执,表现出了他对安石此种行为的反感。朱熹还记载了王安石其他的缺点,如他引《邵氏闻见录》云:仁宗组织赏花钓鱼宴,安石将鱼饵食之尽,仁宗对宰辅说安石乃“诈人”也,安石记在心上,后作《王荆公日录》多次鄙薄仁宗,而且连带当时的大臣富弼、韩绮、文彦博也为其所诋毁,[1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