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让记叙充满音乐的美感学生作文,特别是记叙文,在描绘生活的时候,除了要刻画出事物的特征这一基本要求,还要尽可能记录下它们的声音,“绘声绘色”是最直接撩人耳目的手段,很容易直接形成氛围,从而形成共鸣,更好地表达主旨。那么,怎样才能逼真地描摹出自然界、人世间的各种各样的声音,让你如闻其声,绕耳不绝呢?一、适当使用拟声词,描绘自然中最真实的声音作文中妙用拟声就是恰当地选用拟声词。拟声词就是一些专门用来摹仿自然声音的词语。巧妙地借用生活中原汁原味的拟声词摹绘声响,是描写声音最常见、运用最广泛的手法。准确地使用拟声词,将会使文章的生动性、形象性大大增强,给文章注入浓厚的生活气息。如谢雪畴的《“老虎团”的结局》一文中,有这样一些句子:“地上是冰凉的,身子一贴着地皮,那寒气飕飕地直往肚皮里钻。”“那双堆集上的榴弹炮,咕隆隆,咕隆隆地轰响起来。”“中午过后,天边忽然响起了飞机的嗡嗡声。”“在大炮轰鸣中,坦克出动了,排成横队吱吱嘎嘎地轧将过来。”文中“飕飕”“咕隆隆”“嗡嗡”“吱吱嘎嘎”等几个拟声词,就把当时大王庄阵地上的寒冷刺骨、敌军疯狂反扑的气焰活生生地描绘出来了。如果学生在作文中也能恰当运用拟声词就能很好地表情达意。一同学在作文中写道:“我听见咚――咚――咚的敲门声,就噔噔噔地跑过去,吱扭一声地把门打开。”这里有意运用拟声词,想法很好,但还要修改。“咚――咚――咚”之间的间隔号要去掉,以显得敲门声音的急促,这样也更好地和下文的“噔噔噔”照应,至于“吱扭”一词也应去掉。全句可以改成“我听见咚咚咚的敲门声,就噔噔噔地跑过去,把门打开”。恰当地运用形象活泼的拟声词,模拟了生活中真实的声响,令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二、巧用比喻,描绘自然界中最美妙的声音写声音时我们也可以用比喻来描绘。用比喻绘声,一般是通过联想、想象,把无形的声音,外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常常是用人们比较熟悉的形象、可想的各种声音去比喻比较陌生的难以用拟声词摹拟的声音。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两句诗:“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你看:大弦嘈嘈,小弦切切,交错杂弹,就像大珠小珠泻落在玉盘。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就同时显露出来,令人眼花缭乱,耳不暇闻。再看陆定一《老山界》里一段文字:“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作者一连用四个比喻句写声响,调动读者以往的经验,引起读者多方面的联想,由于处于山谷,有的声音,分明来自远处,很低微,但由于寂静,听起来仿佛近在咫尺,而且响亮;有的声音分明起自近处,很洪亮,可是由于山峰重叠,反响回荡。作者以形象贴切的比喻,用耳朵里感觉到的声响,烘托午夜雷公岩的寂静,生动具体地将自己的深切感受细腻入微地描绘出来了。下面一段用比喻写声音的语段也相当优美: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优雅的“水袖”中,从她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掉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叶君健《看戏》)声音是无形的,人们看不到也摸不到。相较有形的事物,声音的摹写是非常困难的;例句中将抽象的音乐形象具体化了,通过比喻表现了清晰可现的画面:晶莹透亮的“珠子”,“一笑一颦”的表情,“优雅的水袖”及“婀娜的身段”,这些生动的画面调动读者依据这些视觉形象,联想到音乐形象,使人觉得美不胜收。一些同学用比喻来描绘声音的笔法也相当老练,相当优美,也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如一同学模仿白居易的《琵琶行》,写到:天不知什么时又阴了起来,雨说着说着也就来了。起初,雨不大,叮叮咚咚,好像无数珍珠落到玉盘上。尤其是敲在屋瓦上的古老的音乐,似乎柔和而又铿锵,似乎远远又逼近。重重轻轻,密密细细,点点滴滴,仿佛俞伯牙《高山流水》中的沉吟。似水柔情,雨仿佛在诉说着婉转的心声。后来雨越下越大,大得砸在梧桐叶上啪啪作响,房檐上飞流下来的水嘈嘈切切,清脆悦耳,真可谓‘大珠小珠落玉盘’,使人心旷神怡,偶尔来阵风,树枝便扭着身躯,叶子呼呼地响,挤出了千万点水珠,飞落而下,与檐下的滴水一唱一和,创作一曲大自然的交响曲。”这位同学写声音时奇妙地运用拟声词、比喻的手法,十分形象具体地写出了雨声的特点。需要指出的是,用这种方法,比喻一定要贴切,不要牵强附会,生搬硬套。三、善用侧面描写,间接表现声音之美侧面写声音即把听众的感受,通过自己的动作、神态、嗅觉、视觉等感觉外化出来。例如,林嗣环的《口技》中,作者一方面着力描写表演者口技的高超,另一方面又注意写听众的反应,从侧面显示表演者技艺的高妙,如第一处写观众的反应“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描写他们专注、入神及叹服的神态、动作,有力地表现了声音那夺人心魄的艺术魅力。又如《明湖居听书》在王小玉演唱完后,就用“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等描写,从侧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