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谈《红楼梦》如何运用诗词塑造人物形象摘 要:在小说《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成功地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而诗词的灵活运用是人物形象塑造、命运揭示的主要手法之一。文章从诗词对人物外形、性格的塑造与命运的揭示作用入手,探讨了《红楼梦》是如何运用诗词塑造一个个鲜活人物形象的。关键词:《红楼梦》;诗词;人物形象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6-0034-01《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一部集传统文化大成的巨作,汇聚了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中的诗词、歌赋、中医、书法等。在诗词方面,《红楼梦》囊括了诗、词、歌、谣等多种文体形式,作者曹雪芹利用诗词推动了故事的发展、塑造了人物的形象与性格、隐喻了人物的命运。一、诗词对人物外形的刻画《红楼梦》中的诗词具有多种功能,不仅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凸显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魅力,还发挥了刻画人物外形的重要作用,即通过借喻、衬托等手法,凭借唯美的诗词将人物外貌形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例如,在《红楼梦》第三回中,就用“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直接凸显了林黛玉的外貌特征。曹雪芹在人物外形描写上一反中国传统小说以叙述文字为主的常态,诗情画意使得人物描写的语言更具吸引力,也促使小说中的人物更加鲜活。“似蹙非蹙”“似喜非喜”“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将林黛玉的病态美描绘出来,让读者自然而然产生一种怜惜之情。除了直接描述以外,在《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咏白海棠》诗句中,其中“冰作影”就是对宝钗形象的描述。二、诗词对人物性格的映现有人将《红楼梦》比喻为一个巨大的诗词王国,在这一王国中,诗词不仅刻画了人物的外形,还勾勒出人物的性格,表达了曹雪芹对各个人物的情感。在小说第三回两首《西江月》就巧妙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哪怕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既通过诗词对贾宝玉进行了讽刺与嘲笑,又突出了贾宝玉的性格。同样,黛玉咏白海棠的七言律诗生动地展现了其性格特征:“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其中,“半卷”与“半掩”展现了林黛玉的潇洒自如、不受羁绊的性格;“碾冰为土”既表现了白海棠的冰清玉洁,同时也展现了林黛玉的聪慧过人、脱尘拔俗;而林黛玉的感时伤怀、幽怨悲戚的个性更通过“秋闺怨女拭啼痕”展现得淋漓尽致。而宝钗所作的咏白海棠则展现了她的自尊自重、玉洁冰清与品德端方。宝钗的性格在《红楼梦》第三十八回的诗词《螃蟹咏》中有更加突出的体现:“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这首诗词看似是称赞螃蟹的味道鲜美,但从诗词的字里行间却能看出宝钗的性格:精通事故人情、作诗含蓄老练,虽表面平和宽容,但却不软弱糊涂,极有心机。三、诗词对人物命运的揭示《红楼梦》中的诗词揭示了人物的命运,发挥了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作用。在金陵十二钗判词中就对书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命运结局进行了披露,为《红楼梦》一书奠定了基本基调,也为读者把握人物命运变化的线索提供了依据。例如,金陵十二钗判词中湘云的判词如下:“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判词的前两句交代了湘云的身世、家境与遭遇,而后两句则揭露了这位拥有豪爽性格的少女最终难逃命运,人生中的美景只能如水逝云飞。宝钗与黛玉的判词则为:“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其中“可叹停机德”赞扬了宝钗的良好品德,在《红楼梦》中,宝钗是代表了中国传统女性之美,她矜持美丽、行为豁达,虽少言寡语,但却聪明谨慎、安分随时。宝钗的“传统”也酿造了其在婚姻与人生中的悲剧,贾家的败落使得“金钗雪里埋”的暗示最终成真。黛玉是一个清高自傲的才女,她拥有大观园中无人匹敌的才华,但却由于个人遭遇养成了多愁善感的性格,且过于敏感,容易陷入内心的矛盾与纠纷中。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在多重阻碍之下最终也难以实现,造成了“玉带林中挂”的最终结局。《红楼梦》中的主人公对自己的命运也有着相应的看法,例如,在《葬花吟》中有:“未若锦囊收艳骨,一?g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用一首《葬花吟》感叹、揭示了自己的命运:花儿终将落去、时光终将消逝,一切事物都会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