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同样是遭遇了战争的不幸,索科洛夫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知道自己为什么去打仗,而《流》中的“我”受了欺骗并不清楚自己离开学校去参加战斗的原因。一个为保卫祖国而战,一个为法西斯卖命。索科洛夫失去了家庭, 《流》中的“我”失去了四肢中的三肢,心灵所遭受的伤痛是一样。相比较而言,由于年龄和生活经历,索科洛夫要比《流》中的“我”更加珍视幸福。 二、人物命运比较 三、表达形式比较虽然都用了“自白”的形式, 《一个人的遭遇》中的索科洛夫是在和别人交流,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中的“我”是内心独白,是在和自己的心灵世界交流。 板块二:“黑暗中的心迹”学习要求 基本要求 1. 能体会安妮用生命记录下的情感和思考,能了解战争对少年儿童身心的伤害、摧残,认识法西斯的罪恶。 2. 能通过阅读《安妮日记(节选)》,发现问题,探讨问题,从而了解战争造成的苦难,了解引起战争的人性因素。 3. 能了解安妮面对苦难时的乐观积极态度,认识到《安妮日记(节选)》不仅是证实战争罪恶的史料,更是一个人真实的心灵历程。 发展要求 搜集材料,写文章探讨引起战争的人性因素。 最后的常春藤叶 (文本解读) 含泪的微笑 含泪:对小人物的悲惨人生充满同情 微笑:对过滤掉艰辛、沉重、坎坷,为人生描绘出的美好结局,给人以温暖与希望 作家写小人物的辛酸遭遇,多以幽默、反讽、调侃的手法和笔调,表现出对社会人生认识的清醒与冷峻 最后的常春藤叶 (教学设想一) [教学目标] 1、梳理情节,体会“前台”与“幕后”的情节处理和结尾精妙的构思。 2、研读有关贝尔曼的部分,描写想象他画常春藤叶的情景,感受人物形象,把握小说主题。 3、质疑探讨小说的结尾,品味小说的语言,理解、评价作者的人格理想。 最后的常春藤叶 (教学设想一) 一、课前搜集资料,介绍欧·亨利及小说。 二、找出小说四次描写常春藤叶的语句,说说作者是怎样写常春藤的,琼珊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三、齐读30~36段,然后分角色朗读课文53~55段,说说贝尔曼是怎样一个人? 四、小说中“杰作”这个词出现了几次?分别是什么意思? 五、展开想象,写一段文字,描写贝尔曼在凄风苦雨的夜晚画常春藤叶的场景。小组交流推荐,教师点评。 [讲评要点] 1、揣摩原文,充分利用原文的“想象点”,如湿透的鞋子和衣服、燃着的灯笼、挪动过的梯子、散落的画笔以及调色板上剩下的颜料。 2、整合材料,注意前文说的人物形象描写,如“年纪六十开外”“一把像米开朗琪罗的摩西雕像上的胡子”“萨蒂尔似的脑袋”“小鬼般的身材”等。 3、合理想象,补充事件细节,重现当时情景。 最后的常春藤叶 (教学设想一) 六、把你描写的情景放到原作中好不好?为什么? [讨论要点] 1、原作把贝尔曼画常春藤叶的情节隐到了故事背后,再通过别人的口补充交代,不仅叙事简洁,而且给人以“出乎意料”的惊奇感。 2、不直接描写画叶子的场景,而只写屋内散乱的东西,形成“空白”,给人以想象的余地和回味的空间。 衣服和鞋子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 说明画画的人在雨中站立很久 一个燃着的灯笼 表明是夜里画的 一把从原来地方挪动过的梯子 说明是爬到高处去画的 几支散落的画笔 可以想象贝尔曼受凉后强撑身体的艰难 一块调色板,上面还有绿色和黄色的颜料 让人自然想到那黄绿相间的常春藤叶 最后的常春藤叶 (教学设想一) 七、这篇小说中文有两种译法:“最后的一片绿叶”“最后的常春藤叶”。你觉得哪种译法好?请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解。 两种译法各有千秋,“最后的常春藤叶”更具形象感,与课文紧密勾连,更具韵味;一语双关,表面含义是贝尔曼所画的常春藤叶,深层象征寓意是爱心、奉献、无私的情谊、人性的光辉等。 八、有人认为,奄奄一息的琼珊靠一片叶子就能活下来不合情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合理:小说除了描写贝尔曼无私奉献外,还写苏艾无微不至的关怀、医生的尽心尽职不轻言放弃,所有这一切,最终使琼珊奇迹般地生存下来。 不合理:信念超越了生死,这不是现实,而是一种理想的假设,包含强烈的主观价值判断。 最后的常春藤叶 (教学设想二) ◎整体感知(课前研习) 理顺情节、时间、线索、人物的对应关系。 ◎局部研读,落实“基本要求”(课堂研习) □小说最震撼人心的是哪一个情节?为什么? □最后一片叶子与琼珊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最后的藤叶能挽救琼珊的生命? □为什么说贝尔曼画的最后一片藤叶是他的杰作? □贝尔曼画常青藤本应是小说的重要情节,作者却没有实写,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贝尔曼是小说的男主人公,作品集中写他的只有两处,试分析作者写他时运用了怎样的笔法?写出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小说的结局有怎样的特点?能找出前面的伏笔吗? □品读欧?亨利式的语言——含泪的微笑效果。 ◎自由争鸣,再次凸现专题人文内涵: □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2年上海市春季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含详解与写作参考范文.docx VIP
- 2023年上海市春季高考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及评分标准.pdf VIP
- 运动会铅球宣传稿.docx VIP
- 《离心机 安全要求gb 19815-2021》详细解读.pdf
- 2025年1月上海市春季高考语文真题(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湖北银行笔试题库及答案.doc VIP
- 2025年上海市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docx VIP
- 《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课件.pptx VIP
- 58同城如何发布房屋出租信息?房屋出租技巧?.doc VIP
-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一册《UNIT 3 SPORTS AND FITNESS》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