弇 山 园.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弇 山 园 【导游指南】 景点概况——点头石——铁釜——通海泉——分胜亭——长廊——弇山堂——望海峰——枕莲池——知津桥——廊桥——文漪堂——振屐廊——琼瑶坞——知趣轩——湖心亭——曲桥——快览亭——大假山——憩思轩——墨浪桥——天镜潭——浮玉桥——墨妙亭——碑廊——清凉桥——琅琊别墅——省获亭——嘉树亭——东泠桥——饱山亭——九曲桥——郏亶墓——盆景园——古迹观赏坪 女士们、先生们: 你们好,欢迎大家来到历史悠久的太仓名园——弇山园。 我们现在站在弇山园大门前,留心的游客可能已经看出公园的入口处是一栋三开间歇山顶仿古建筑,古朴端庄。大家进园游览之前,请允许我先为大家介绍一下弇山园概况。 景点概况: 弇山园,又名“弇州园”,是明代政治家、文学家王世贞在太仓的私家园林。王世贞何许人也?可能有人从没听说过王世贞的大名,但大家一定听说过中国文学史上那部颇受争议的小说《金瓶梅》吧!那《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究竟是谁,虽是中国古典小说研究的“哥德巴赫猜想”。但是在研究者认为的可能是《金瓶梅》作者的人选之中,其时间最长、流传最广、最具说服力的说法是:兰陵笑笑生就是这王世贞。感兴趣的游客可以到网上搜搜2008年CCTV10《探索·发现》栏目制作的“《金瓶梅》与王世贞”那个节目。王世贞的《弇山园》当年出自明代筑园大家张南阳张山人之手,当时弇山园被美誉为“平地起楼台,城市出山林”,“东南第一名园”。 有人可能会问:王世贞为什么把自己的私家园林取名“弇山园”呢?王世贞喜欢读书,也喜欢林泉园圃,他人到晚年时又笃信佛教、道教,认为只要潜心修行就可以成仙。据说,一次他读庄子《南华真经》,看到“大荒之西,弇州之北”的句子,非常喜欢。当时他虽不知弇州在何处,却十分神往。后来他又从《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读到:“弇州之山,五彩之鸟,……,有轩辕之国,南栖为吉,不寿者乃八百岁”,于是他认定“弇山”是天帝、神仙居住的地方,便把自己的私家园林命名为“弇山园”,还自号为“弇州山人”。 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走进大门,游览这座文化底蕴深厚、景色秀丽的弇山园吧。 [重要景点介绍] 点头石: 走进弇山公园大门,迎面我们看到的太湖石假山叫作“点头石”。为什么叫“点头石”呢?这来自佛教故事“生公说法”。 “生公”是晋朝和尚,俗名叫魏道声。他自小出家,苦读经书,研究佛学,精通佛典,才华出众,人们尊称他为“生公”。 生公在京城本来很受皇帝器重,但却遭到朝廷大臣的妒忌,他们诬告生公是邪教。皇帝信了谗言,就把生公赶出京城。 生公到处云游。传说他云游到苏州城,看到虎丘山风景不错,就留居下来传经布道。苏州人听说虎丘山来了高僧,一传十,十传百,生公在虎丘山讲经受到空前的欢迎。但是苏州知府怕冒犯朝廷,便下令把听经者全部赶走。于是生公就把石头、池水、群花当听众,继续讲经。生公讲得精彩,据说听得顽石点头,池水充盈,花儿绽放。后人以“生公说法”来比喻道理讲得透彻,使人心服口服。 因为王世贞笃信佛教,所以他为园景命名时,就借用了故事中“顽石点头”的寓意,把这太湖石假山取名“点头石”。 铁釜: 现在请大家注意,点头石西侧的石亭。石亭下有一口铁釜。釜,就是我们现代的“锅”。成语“破釜沉舟”中的“釜”正是这个字。可是我们眼前的这口“锅”实在太大了。先人用它来煮什么呢? 此釜为元代苏州造船厂遗物。据《金石记》记载这“铁釜圆径六尺三寸五分,口围二十尺,腹围十七尺,边阔四寸九分,厚二寸四分,高四尺三寸五分”。折合成目前通用单位即:铁釜内径164厘米,深87厘米,厚5.5厘米,口边阔7厘米,重达数吨。相传元朝时用这铁釜煮海船上使用的篾缆。篾缆,就是船上用的缆绳。古人将篾缆盘置于釜中,用桐油浸泡它,这样可起到防蚀耐用的功效。 元代时的太仓,海运已经相当发达。当时京城所需的粮食等物资有一部分就是由太仓海运至京城的。那时所需的篾缆很多,所以这样的铁釜很有用武之地。 通海泉: 大家再看和铁釜对称,在“点头石”东面的石亭下是一口古井。这口井,是明代洪武三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398年太仓人张宗源开凿的。算来这口井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 大家注意这口井旁边的标识牌写着“通海泉”。为何称其“泉”呢?这是因为这口井有个特别之处,遇到再大旱灾,它照样不干不涸。人们夸其通海,故谓之“通海泉”。因为这井口有4个井眼,我们当地俗称为“四眼井”。这口井的井水口味甘甜,至今仍有人喜欢来此汲水饮用。 元代铁釜和明朝通海泉,现在都已列入太仓市文物保护单位。 下面请大家走西侧圆拱门。在我们还没进圆拱门就看到的这个建筑是弇山园的分胜亭。 分胜亭: 这分胜亭,古书中有记载。王世贞在他的《弇山园记》中写道:“由此东弇之胜始显”。意思是说,从这个亭子开始,弇山园中的胜景就将展现在大家的眼前。 分胜亭设计得恰到好处。你看,它西面的圆形镂空拱门,巧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