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到酒泉:几代人的航空地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昌到酒泉:几代人的航空地理   2016年10月17日早晨7点30分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载人航天飞船神舟十一号一道长虹升入太空。这是中国航天梦的又一次迈进。酒泉、文昌、太原、西昌,这些承载几代人汗水而搭建起来的航天城市,为“飞天”版图画出又一个蓝图。   探秘“航天城”:   从这里走向太空   在北京偏僻的北五环外,有一个特殊的区域,这里的街道、小区乃至酒店,不少以“航天”为名。这里,就是航天城。中国航天员“起飞”的地方――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就坐落在航天城内。从2003年到2013年,10年间,已经有10位中国航天员从这里出发,飞向太空。   这一次,从地面到天宫二号有多远?   对航天员来说,除了393公里的空间距离之外,他们还需要经历上百项严苛的训练。当飞行任务临近时,仿真器是航天员们待的最久的地方,他们后期的训练几乎都在这儿进行。航天员透过舷窗能看到太空场景,而晁建刚们根据实施的飞行轨迹,可以计算出在什么时间、通过舷窗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样的,从而为航天员模拟出来。   训练中,航天员曾在舱内连续生活五六天,吃喝拉撒睡都在这个15立方米的圆形空间中进行。在训练过程中,晁建刚和同事们要绞尽脑汁为航天员出难题,用以模拟各种可能出现的故障和情况,来提升航天员的应对能力。 “不能让他们上了天之后抱怨,说没遇到过这种情况。”   仿真器虽然全面呈现了航天员在太空中可见、可听、可操作的场景,但有一点无法模拟――失重。而这也正是太空环境对人体最严酷的考验之一。最经典的模拟失重状态的方法是通过水槽。训练时,航天员们穿上水下训练航天服进入一个深数米的巨大水槽,然后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加装铅块,达到既不上浮、也不下沉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航天员操作时的感觉与失重情况下类似。航天员在天上待1小时,就要相应地在水槽中训练10个小时。   三代人的酒泉   此次,承担神舟十一号发射任务的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自1958年10月在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建成后,成为中国最早建成的运载火箭发射实验基地,是测试及发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中低轨道的各种实验卫星、应用卫星、载人飞船和火箭导弹的主要基地。   这里,成功发射了81颗卫星、10艘神舟飞船?p2艘天宫空间实验室,相继将10位航天员安全顺利送往太空。居住在这里的柳晗祖孙三代见证了这一切。   1958年,柳晗的爷爷柳焕章、奶奶张淑娟跟随志愿军20兵团,从朝鲜前线直接转战茫茫戈壁。“小时候听爷爷奶奶说过,进场之后,大伙儿吃的是沙枣、骆驼刺,住的是帐篷、地窝子,但他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却是‘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   在柳晗爷爷奶奶那一代航天人的拼搏下,我国第一枚地地导弹从这里直刺苍穹、第一枚导弹核武器从这里飞向罗布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这里远征太空……   第一代航天人的故事,柳晗是听爷爷奶奶讲的,而第二代航天人的故事,却是柳晗亲眼见证的。   1998年,载人航天发射场进入最后调试阶段,柳晗父母加班加点工作成了家常便饭。“放学回家,桌上总有一张纸条,‘我们要加班,留下两块钱,你去吃个牛肉拉面。”这让成年后的柳晗一提到“牛肉拉面”就避而远之。   2007年,柳晗考入兰州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制造专业。受父辈影响,毕业时,柳晗放弃了舒适的城市生活,回到了航天城。   如今,在航天城工作已10个年头的柳晗有了自己的女儿。“从爷爷那代算起,我是第三代航天人。我希望闺女能传承我们的家风,成为‘航四代’,成为祖国航天事业的新鲜血液。”   文昌:11年前开始的航天梦   2016年6月25号?20:00,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七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中心首发成功,这是新建成的海南航天发射场首次执行发射任务。也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阶段4次飞行任务的开局之战。海南文昌,成为中国航天又一个新梦想开始的地方。   实际上,早在11年前,文昌的建设计划就已经开始启动。到2009年正月初六,中国农历春节还没有过完,驻京某安装总队官兵就带着使命转战到海南文昌,在海南文昌建设中国第一个滨海航天发射基地。   首次海岛施工,深基坑、高盐雾、高湿,给这支经验丰富的队伍带来不少困难。   南方的酷热天气,给来自北方的官兵们第一个“下马威”。低矮酷热的帐篷就是官兵们的办公地,六月份,帐篷内的温度最高可达37度。   海南航天发射场选址在人口稠密的文昌龙楼镇,有将近3000人口等待转移。安装总队首要的任务是为搬迁的老百姓建设新家园,这支国防建设施工的尖端特种部队为搬迁老百姓建设了八万两千多平米的新房,3000多名搬迁老百姓住进了能够抵御超级台风的家园。   在靠近大海的地方,同时建设两个发射塔,这是安装总队建设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全新挑战。首先要克服水的包围,海岸线仅800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