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元铅锌矿角砾岩成因机理探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马元铅锌矿角砾岩成因机理探讨   摘要:随着矿产普查与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大量的地质资料都已表明,角砾岩与成矿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这使得地质科技人员在找矿勘探过程中对角砾岩研究引起了足够的重视。本文主要来研究马元铅锌矿角砾岩的成因。   关键词:角砾岩;成因;马元;铅锌矿   一、矿床地质特征   马元铅锌矿位于扬子地台北缘碑坝穹隆构造的南缘。碑坝穹窿是马元铅锌矿的主要控矿构造之一。前震旦基底岩系构成碑坝穹隆构造的核部,震旦系以来的盖层则围绕核部呈带状分布,构成碑坝穹隆构造翼部。翼部盖层中发育宽缓的复式向斜构造,受灯影组角砾状白云岩层位控制,铅锌矿体围绕穹隆核部呈带状展布。   (一) 矿区地层   矿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上震旦统灯影组(Z2dn),其次为下寒武统郭家坝组(∈1g),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1.上震旦统灯影组(Z2dn)   分布于矿区北部,区域上厚度约500米,出露面积占矿区总面积的65-70%,北与元古界麻窝子组(Pt2-3Hm)火山岩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南与上覆下寒武统郭家坝组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东西延展出矿区。地层走向总体近东西,倾向150°―210°,倾角为44°―60°。可分为上、下两个岩性段。   (1)灯影组下段(Z2dn1)   下部为底砾岩,厚度5-10米,直接以高角度不整合于基底岩系之上。   上部为青灰色长石石英砂岩、含砾长石石英砂岩,该层厚度约26-40米。   (2)灯影组上段(Z2dn2)   按岩石中沉积层理发育程度和岩石结构由下至上可细分为四个岩性层:   ①中、厚层状白云岩(Z2dn21)。   ②条纹状白云岩(Z2dn22),下部岩石基本无蚀变,矿物成份变化不大,而上部岩石具黄铁矿化,显示近矿围岩蚀变。   ③角砾状白云岩(Z2dn23)   为矿区内主要的含矿岩石,呈东西向分布于马元矿区中部,以独有的角砾状构造区别于矿区内其它的白云岩。   ④纹层状白云岩(Z2dn24)   以纹层状构造发育为主要特征,纹层主要指原始沉积层理,局部表现为石英及方解石组成的细小纹层,该层中见深灰色隐晶质硅质条带。   2.下寒武统郭家坝组(∈1g)   分布于矿区的南部,位于上震旦统灯影组(Z2dn)的上盘,占矿区总面积的25-30%,与下盘纹层状白云岩(Z2dn24)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根据岩石结构及矿物成份可分为两个部分。   下部(∈1g1):为炭质板岩,在14-24线间下盘发育宽约30-40米的粉砂质板岩。   上部(∈1g2):下段层理发育,为薄层状灰岩;上段为巨厚层灰岩,断续分布于矿区南部高山顶或山脊之上。   (二) 矿区构造   矿区位于碑坝穹窿的南缘、基底与盖层构造的接合部位,但位于盖层构造中。矿区构造整体表现为东西向延展、南倾的单斜层,以断裂构造为主。   F1断层:分布于矿区的北部,矿体底板中-厚层条带状白云岩地层中,走向70°-75°,倾向南,倾角50°-65°,属朱家河―尖硐子断层旁侧次级派生断层。矿区内全长2800米,东、西两端均沿走向延伸出矿区范围。局部表现为短距离的移动,为一系列层间滑移面组成,这些滑移面主要为原地层的层理面及缝合线等,由于层间的相互滑脱、移动,使岩石相互摩擦,在层理面上可见0.2-3cm厚被研碎成泥状白云岩粉末。由于相邻岩层的相互摩擦,使岩层间的缝合线消失,接触面变得光滑平整。   二、角砾岩的分布层位及特征   马元铅锌矿角砾岩带顺层产于碑坝穹隆构造周缘上震旦统灯影组上段第三岩性层(Z2dn23)中。灯影组地层底部多具底砾岩,下部为碎屑岩建造,上部为碳酸盐建造,属海陆交互相-碳酸盐台地相沉积。其中角砾状白云岩为矿区内主要的含矿岩石,呈东西向分布于工作区中部,以独有的角砾状构造区别于矿区内其它的白云岩,总厚度约78-120米,根据岩石的结构及角砾状构造的发育程度,可细分为三个部分。   下部:灰白色,局部呈深灰色,细晶结构,角砾状构造偶见,初裂岩发育,局部层理较清晰,矿物成份以白云石为主,含量约85%,次为石英、地沥青等,偶见星点状分布的闪锌矿。角砾状白云岩与下盘条纹状白云岩为断层接触关系。   中部:新鲜面呈灰色、灰白色,一般肉眼难以看见晶粒的轮廓、细晶结构,角砾状构造发育,地表风化后呈褐红色蜂窝状,为区内主要的含矿岩石。矿物成份由角砾及胶结物两部分组成,角砾呈灰白色、由浅色白云石组成,直径相差较大,一般1-3cm×15-50cm,个别可达50-70×80-100cm,棱角分明、局部地段角砾中见原始沉积层理,角砾具碎裂结构、一般在角砾中不含或含少量闪锌矿(星点状),但在碎裂结构发育的角砾中沿裂隙充填有稀疏闪锌矿细脉,胶结物呈深灰色,相对角砾来说颜色较深、闪锌矿化

文档评论(0)

kak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4126005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