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该如何赡养老人?
“养儿防老”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但是,养儿真能防老,多子真能多福吗?家住广西防城港市94岁的文老太当年1个人养大7个孩子,如今却未能体会到儿女多带来的保障和福气,大过年摔断腿躺在医院里也盼不来儿女们的探望和问候,亲情只能依靠法律去维护。
许多老人都是在为儿女的求学、婚嫁、购房倾尽所有之后,才开始谋划自己的养老问题,而子女因生活和工作压力较大,往往无法照顾父母,不能日常陪护,又疏于或怠于直接给予父母情感呵护,致使亲情迷失,双方因微薄赡养费用或需求情感慰藉而诉诸于法律。
赡养老人,有标准吗?
3月19日,河北男子樊长茂因母亲赡养问题持刀扎死哥哥案开审。去年7月22日晚上,樊长茂听弟弟说老母亲好几天没有排便,于是向大哥樊某打电话质问,给老人吃了什么。樊某很生气,称老人在他家一切正常,同时反问为何不带老人去看病。两人在电话里吵了几句。两天后的下午,二人在路上相遇时动起手来,弟弟持刀将哥哥扎死。
樊某妻子说,三兄弟20多年前就常因赡养老人而吵架,有时还动手。三人本来几乎都不来往,这几年因轮流照顾老人才开始说话。不过,三个兄弟对老人都不错。而樊长茂的辩护律师称,已住进敬老院的老母亲表示,老二对她好,但老大对她不好。
那么,赡养老人,好与不好谁说了算?赡养老人,有标准吗?
实际上,我国法律对赡养义务的量的方面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而对于赡养人的具体义务,《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四条至十八条有全面规定:一、妥善安排老年人的住房,不得强迫老年人迁居条件低劣的房屋。老年人自有的或者承租的住房,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侵占,不得擅自改变产权或者租赁关系。老年人的自有住房,赡养人有维修的义务。二、赡养人不得要求老年人承担力不能及的劳动。三、赡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或者其他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赡养人不履行赡养义务,老年人有要求赡养人付给赡养费的权利。老年人的婚姻自由受法律保护。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干涉老年人离婚、再婚及婚后生活。赡养人不得因老年人的婚姻变化而消除。四、子女不仅要赡养父母,而且要尊敬父母,关心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各方面给予扶助。当年老、体弱、病残时,更应妥善加以照顾,使他们在感情上得到慰藉,愉快地安度晚年。
所以,如果樊某生前满足了这些赡养责任,那么案件在这点的争执上就无可厚非。
子女对父母的赡养既是一种法律义务,也是道德上的要求。在特殊情况下,对于赡养引起的纠纷,《婚姻法》为赡养双方提供了一定法律借鉴。
网友小陈说:“父亲是个公认的对家庭极不负责任的人,不仅没有尽到为人夫、为人父的责任,还在外面乱借钱,欠了很多债。他现在才50岁,天天在外面打牌,钱不够花了就打电话叫我寄。我现在也是有家有孩子的人了,我和老公的工资都不高,每年还要负担父亲的房租费、养老保险费、生活费,我真的感觉压力很大,父亲还不知足,嫌钱少了,又开始在外面乱借钱,甚至以死相要挟。”
小陈问:“我承认是有义务赡养他,可是他这样做我就完全没有反驳的余地吗?他怎么对我,我都必须要承担吗?”
《婚姻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同时,该条规定明确了子女应当履行对父母的赡养义务,另一方面也明确父母要求子女给付赡养费的两个条件,一个是年老体弱、无劳动能力,另一个是生活困难。不符合上述两个条件之一的父母,无权要求子女给付赡养费。
所以,小陈的赡养义务,是负担其父亲的正常生活费用,超过正常生活的费用,可以不承担。父亲所欠下的债务只能是他自己承担,小陈并没有偿还责任。
精神赡养,有法有据
最近,有一个新词在网络上走红――“精神赡养”。何为“精神赡养”?一般指在家庭生活中,赡养人理解、尊重、关心、体贴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在精神上给予其慰藉,使其愉悦、开心。
春节刚过,许多人离开家乡,回归工作岗位,而此时空巢老人最容易患上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人去楼空,强烈的落差会让老人心里难受,这时候“精神赡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今年初,浙江省海盐县90岁高龄的钱老太在敬老院居住两年后,发现子女们来探望的次越来越少,一气之下她把子女全部告到了法院,要求子女每星期轮流履行探望义务。
早在1999年,一曲《常回家看看》唱出了大多数老人的心声。而老人们的这一精神需求在2013年有了法律的保障。
2013年7月1日,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这也被媒体解读为“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不常看望老人将属违法。该法同时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