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经筋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73例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 探讨经筋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作用机理及临床疗效。方法 将1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予经筋疗法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推拿疗法治疗。通过测评或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体征记分、椎动脉血流速度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及X线平片的变化情况,并观察两组的疗效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有73例与74例进入疗效统计,脱落3例,其中观察组2例,对照组1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筋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优于常规推拿疗法治疗。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经筋疗法;常规推拿疗法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由颈椎退行性改变,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压迫或刺激椎动脉,引起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主要症状为眩晕、耳鸣、视力降低、颈项酸麻胀痛等,并且严重者可发生头晕目眩、闭目不敢视物、恶心、呕吐,甚则发生晕厥[1]。CSA是颈椎病中的一种常见类型,发病率较高,约占20%,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是临床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2]。目前,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及生活节奏的加快,本病呈现年轻化的发病趋势。
自2011年11月~2013年9月以来,笔者采用经筋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同时予常规推拿疗法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进行对照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均来自2011年11月~2013年9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门诊及住院部。观察组男27例,女48例,年龄35~65岁,平均(45.28±9.02)岁,对照组男23例,女52例,年龄35~65岁,平均(45.61±8.77)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7.08±3.39)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中药新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①眩晕,发病常与颈部体位改变有关;②头痛,发作性或慢性头痛,头痛位于枕部;③后颈部触诊检查,患者棘突多有病理性移位,相应的关节囊部位肿胀、压痛;④仰头或转头试验阳性,作该试验可诱发眩晕,恶心,耳鸣,视力减退,或猝倒;⑤可伴发神经根症状;⑥年龄在35~65岁;⑦X线平片可见正位片双侧钩椎关节变尖,侧方增生,棘突移位偏向一侧;侧位片生理曲度消失、变直,椎间隙狭窄,项韧带钙化;斜位片可见椎间孔变小,钩椎关节骨质增生;⑧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一侧或双侧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降低,脑血流量相对减少(一部分为流速加快)。
1.3纳入标准 ①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②年龄在35~65岁;③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脱落标准 ①未按规定的疗程进行治疗的患者;②纳入病例出现严重不良事件者;③自行退出该研究项目者。
1.5方法
1.5.1对照组 常规推拿治疗:参照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推拿治疗学》(俞大方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1版,2004年)中关于颈椎病的治疗方法进行,在常规推、拿、揉、按手法基础上重点加用以下手法。
弹拨点按法:患者取坐位,术者位于患者背后,先予弹拨、点按手法施治于颈肩部的软组织,重点是C1、C2、C3横突和风池、风府及肌张力高处,以酸胀为度。时间约为10min。
侧扳法:颈段棘突有偏歪者,以颈棘突左偏为例。左手拇指抵按住错位偏歪的棘突向右推,另一手五指分开置于患者头部右侧颞部,并逐渐用力将头扳向左侧。当头扳向左侧约40°时,以左手拇指为支点,方向相反进行被动侧扳复位,此时可听到一清脆卡咯声和手下棘突的移动感,证明手法成功,但不可强求此声响。手法3~4d重复1次。
上述操作1次/d,30min/次,5次/w(周一~周五),共治疗4w。
1.5.2观察组 经筋疗法治疗:①首先在枕筋区(枕及枕侧部位肌筋附着点)、颈项筋区的斜方肌、颈夹肌、头长肌、颈斜角肌、颈中交感神经节点、肩胛间筋区(两肩胛骨间的肌筋)等处找到筋结病灶点(肌组织受到主动收缩力或被动牵拉力时,其应力点基本在肌的起止点,分别运用拇指的指尖、指腹及拇指与四小指的握合力。通过正与异触觉的对比方法,结合患者对检查的反应,识别阳性病灶是否存在及其表现的特征、所出部位的所在,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以确定阳性病灶筋结点);②应用点、按、推、揉、弹拔等理筋手法,对筋结点进行解结消灶,并重点对上述肌群所形成的筋结病灶进行松筋解结,手法由轻到重,刚柔相济;将拇指与四指构成钳弓手对枕筋区和颈项筋区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现状及需求调查.doc
- 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护理分析.doc
- 糖尿病患者的循证护理效果分析.doc
- 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的护理体会.doc
- 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患者护理中的作用分析.doc
- 糖尿病母亲的新生儿的低血糖观察和护理.doc
- 糖尿病皮肤病变临床分析.doc
- 系统功能句法分析对英语句法教学的启示.doc
- 系统化护理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探讨.doc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临床误诊探析.doc
- (高清版)DB42∕T 2380-2025 《养老机构失智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训练》.docx
- (高清版)DB4403∕T 402-2023 《住宅物业服务规范》.docx
- (高清版)DB42∕T 2382-2025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安全应急规范》.docx
- (高清版)DB4403∕T 422.3-2024 《诚信计量管理规范 第3部分:计量技术机构》.docx
- (高清版)DB4403∕T 439-2024 《公共数据安全评估方法》.docx
- (高清版)DB13∕T 6108-2025 《韭菜周年绿色生产技术规程》.docx
- (高清版)DB4403∕T 408.3-2023 《公交智能调度系统 第3部分:平台通信协议》.docx
- (高清版)DB4403∕T 512-2024 《公共厕所管理规范》.docx
- (高清版)DB4403∕T 461-2024 《科研机构商业秘密保护管理规范》.docx
- (高清版)DB54∕T 0482-2025 《高海拔地区10kV 油浸式配电变压器选型技术规范》.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