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题演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诗鉴赏题演练   一、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答题。   溪 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参考答案】   1.用“日暮”即落日,“月初白”即初升的月亮这两个意象,表现时间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表现作者孤独寂寞的情感。   2.“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句中“穿”字写出了在萧萧落叶中穿行,而无人相伴的孤独。一人独坐而无聊,一个“数”字表现了主人公的动作神态,更表现出闲极无聊的寂寞情感。   听 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即写诗人凝神细听,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   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这首诗主要通过联想想象,运用比喻手法通过对“柳态”和“啼鸟”的描摹写出了分别后的伤感和思念;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   2.“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写尽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   二、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子夜吴歌?秋歌   李 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吴歌?冬歌   李 白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1.请分析两首诗各是如何表达思妇之情的。   2.喜爱“含蓄”的读者认为,若删去《秋歌》末两句作绝句,更觉浑含无尽。你认为能删去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1.《秋歌》是运用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表达思妇的思夫之情的。“长安一片月”是景语,但又能引起思妇的情思;“万户捣衣声”的特定氛围,极易触发思妇之情;“吹不尽”的“秋风”,更能撩人愁绪。诗歌就是这样做到情景交融的。《冬歌》则是通过赶在“明朝驿使发”前“一夜絮征袍”以“寄远道”的情事,来表现女子思念征夫的感情的。   2.不能删去。因为慷慨天然是民歌本色,而且从内容上看,从闺情说到“罢远征”,更具社会意义,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大大深化了诗歌的主题思想。或:能删去。在前四句,秋月、捣衣声、秋风已经形成浑然天成的境界,虽无人出现而“玉关情”自浓。删去后两句使思妇之情更含蓄,更耐人寻味。   小寒食舟中作   杜 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1.诗中“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紧接首联,十分传神地写出了诗人在舟中的所见所感,是历来所为人传诵的名句。请对其艺术效果作简要赏析。   2.诗题中有“舟中作”,这三个字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回答。   【参考答案】   1.春来水涨,江流浩荡,所以在舟中漂荡起伏犹如坐在天上云间;诗人身体衰迈,老眼昏花,看岸边的花草犹如隔着一层薄雾。“天上坐”、“雾中看”非常切合年迈多病舟中观景的实际,读来倍觉真切。这种心潮起伏不只是诗人暗自伤老,也包含着更深的意绪:时局的动荡不定,变乱无常,不也如同隔雾看花,真相难明吗!笔触细腻含蓄,使读者不能不惊叹诗人忧思之深以及观察力与表现力的精湛了。   2.诗歌以“舟中作”入题,一是真实地反映了杜甫晚年孤独困苦的处境,二是从自身想到国家不安,天下多少人民像自己一样流离失所,既叹己,又忧国忧民。 4

文档评论(0)

sis_lx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