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ocVIP

浅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0例,西医常规降糖,降脂,改善微循环,加用消渴通痹汤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改善情况。   结果: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临床表现及临床疗效均优于治疗前。   结论:消渴通痹汤具有明显改善症状,降低血糖的作用。   关键词:糖尿病 神经病变 临床疗效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526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311-01   随着糖尿病患者的逐年上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也越来越多,由于某些原因,很多患者在初诊时就有口渴、尿频、乏力、手足麻木疼痛或烧灼感,经检查后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这样的病例在我们身边时有发生,所以应引起临床医生的关注,做好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免给患者造成更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1 概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在神经系统发生的多种病变的总称。它包括植物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运动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等等。其中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率在30%-90%左右,男女差别不大,多见于50-60岁,由于糖尿病时每个病人受累的神经不同,神经受损的程度也不同,所以不同的人临床表现与主诉差异很大,很难准确估计糖尿病神经病变真正的患病率。虽然在个别的患者中,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发生与糖尿病病史的长短及糖尿病病情的轻重可能看似无直接相关性,但也有些报道或前瞻性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诊断确定时并无神经病变的患者,在5年以后发生神经病变的可能性是4%,而20年后则为15%,说明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与糖尿病病史长短及病情轻重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2 病因病机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历来众说纷纭,一直围绕在代谢学说和血管学说的争论之中,但任何一种学说都无法做出圆满解释,因此,多元论的发病机制是大家所认可的。高血糖,高血脂的损害神经生长因子,氧化应激因素与免疫因子特别是自身抗体的参与,都与本病不无关系。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因为先天肾气不充,后天脾失健运,以至水谷精微不能被蒸化吸收利用,滞留于血脉之中而成糖瘀、脂瘀、血瘀继而发展为血痹症。中医多把本病归属为“血痹”、“痛症”、“痹症”、“痿症”等范畴。   3 临床表现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众多,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有不同的分型,常表现为肢体对称性麻木,疼痛或烧灼感,四肢远端手套,袜套样痛觉,温度觉减退,跟腱反射,膝反射常减弱或消失,震动觉,位置觉消失或减低,皮肤发凉发紫,间歇性跛行,严重时常合并穿凿性溃疡,缺血性坏疽及神经元关节。而古代医家对本病的临床表现也早有一定的认识和论述。如金.李杲《兰室秘藏》曾记载消渴病人有“四肢痿弱”,《王旭高临证医案》中记载:“消渴日久,但见手足麻木,肢凉如冰”。明朝朱棣《普济方》曰:“肾消口干,眼涩阴痒,手足烦疼”。《秘传证治要诀》还说:“三消久之,精血既亏,或目所见,或手足偏废如风疾,非风也。盖风者,内风是也”。   4 诊断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确诊需结合病史,体征和电生理学检查资料,除病史和临床表现外,物理学检查,感觉定量试验(QST)和神经传导速度(NCS)中至少两项异常才能确诊。主要诊断依据包括:①有糖尿病病史或诊断糖尿病的证据;②出现感觉,运动,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③神经电生理检查的异常改变;为了给临床治疗和随诊提供定量判断的依据,现在较为简便和广泛使用的是Toronto临床评分系统。   表1 Toronto临床评分系统   注:症状分:出现一项记1分,无为0分。反射分:每一侧反射消失2分,减退2分,正常0分,最高分4分。感觉实验分:每出现一次异常记1分,无为0分。得分越高,神经功能受损越严重。总分最高19分。   在糖尿病患者身上发生的各种周围神经病变不能轻易地认为一概都是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其他原因引起的神经病变也可以发生在糖尿病患者身上。因此,应注意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多发性神经炎相鉴别。①中毒性末梢神经炎:常有药物中毒或农药接触史,疼痛症状较突出。病人可有肢端麻木疼痛、感觉减退、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心跳加速或减慢、皮肤温度下降或双侧肢体温度不对称等表现。②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又称格林-巴利综合征,本病为急性起病,进行性对称的弛缓性瘫痪性疾病。③结节性多动脉炎是一种累及中、小动脉全层的炎症和坏死性血管炎,随受累动脉的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多样。所以临床医生应注意鉴别。   5 治疗  

文档评论(0)

神话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03223011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