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近体诗格律学习
刘淑杭
1977年初稿
2010年第三次整理
写在前面的话
人们想做某件事情就有可能有成功的机会,简单说就是机遇。本人探求近体诗的格律,曾经历过一段曲折的过程,不但学到了知识,也有了以上的体会。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高中语文课本上已有不少的近体诗,如毛泽东的《长征》、《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古今名篇,这些都是要必学的,老师备课讲解力求详细生动,但遗憾的是不讲声律,即字的平仄和格律诗的平仄规则。格律诗方正的板块,有力而流畅的节奏和韵脚,严紧的对仗,深深地吸引了我,从那时起,就有了一定要掌握声律的想法。
毛泽东是杰出的词人,同时精于律诗,也是成就很高的诗人。但他却认为是“八股”,不宜提倡,因此陈毅向他请教,他说他不通,推给叶帅和董老,其实他的七律很规范。
古人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当你了解了格律诗(还有词)的格律后,再去审视一篇作品,其艺术价值就会觉得有大的提升。这就是外国人永远也不能享受的审美情趣。你把唐诗宋词译成外文,就好比饺子透了水,没什么滋味了。我很佩服黄文欢,他的汉学功底深厚,律诗写的很好。
我们常称赞骆宾王七岁能写诗《咏鹅》,现在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会背“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然而比起七岁女的《送兄》就差远了,“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所嗟人异燕,不作一行飞”,标准的五言绝句,其意境、文学功底和老练直逼大人。
六六年我高中毕业,高考前夕爆发了文化大革命,“革了一阵子命”,回家务农,当了十几年农民。七十年代,形式趋稳,我又想起了这件事。那是书店里只有红书,根本买不到这类有关格律诗的书籍,在当时的语文教师中能掌握的也不多。正在无可奈何的时候,偶然间一个机会来了。我从本村丁老先生处借来了一本很旧的唐诗,无头无尾,线装,竖排,估计还有三四十首的样子。好处是每个字都标有“-”或“|”,揣摩了一阵子恍然大悟,这不就是平和仄吗!就是这本书让我找出了其中的格律规则。
关于字的平仄,据说南方人有自然的辨别能力,语言习惯所致吧,北方人只好通过学习来记了。古人把阴平阳平称平声,把上声去声入声叫仄声。好多人认为现代汉语中的一声二声一般是平声,三声四声一般为仄声。这只能说是“一般”,特别是一声二声中的许多字,例如一,七,八,黑,淑,国,阁等都是仄声。“看”字即是一声,又是四声,古人多用作平声。有些字词性不同时平仄也不同,例如长,在长短时是平声,在年长时是仄声;中,在中间时是平声,在中的时是仄声;将,动词时是平,名词时是仄;思,动词时是平,名词时是仄,等等还有很多。
七律的结构
四联八句,五十六字,古人分别把四联称作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为了方便,我们就称作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联吧。
押韵,一般第一,二,四,六,八句的最后一字押平韵,个别的第一句的最后一字除外。这种押韵形式与一般古诗和现在的自由诗差不多。
对仗,也称对偶,第二,三两联对仗,指上下两句的字词,词性相同或相近,词义相近或相反。对仗工整的称严对,不全工整的称宽对。例如,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又如,金沙水泊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例都属严对。“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常笑老鹰非。这两例属宽对。
粘对
以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为例
钟山风雨起仓皇,百万雄狮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概而糠。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我们先把每句的第二四六三字取出,按顺序排列,再标出平仄,平用-,仄用V表示。
山 雨 苍 - V -
万 师 大 V - V
踞 盘 胜 V - V
翻 覆 而 - V -
将 勇 穷 - V -
可 名 霸 V - V
若 情 宜 V - V
间 道 沧 - V -
对每句来讲,若第四字为平,第二字,第六字必为仄,反之,若中间为仄,两边必为平,即每句的第二,第六字相同且与第四字相反,成对称状。
每一联的上下两句相反。
相邻两联,上联的下句和下联的上句相同,因此最后一句与第一句相同。
第一句的第二字若为平称平起式,为仄就称仄起式,上例为平起式。
仄起式如李商隐的《无题》。
相见(V)时难(-)别亦(V)难,
东风(-)无力(V)白花(-)残。
春蚕(-)到死(V)丝方(-)尽,
蜡炬(V)成灰(-)泪始(V)干。
晓镜(V)但愁(-)云鬓(V)改,
夜吟(-)应觉(V)月光(-)寒。
蓬山(-)此去(V)无多(-)路,
青鸟(V)殷勤(-)为探(V)看。
以上规则称粘对,粘对这个词,也是一位老同学告诉我的。
在七律中,对粘对的要求十分严格,是律诗最根本的框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