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虚构叙事与时间形 蔡志诚.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虚构叙事与时间塑形 蔡志诚 (华侨大学文学院,福建泉州,362021) [摘要] 叙事话语是一种建构性的想象,虚构叙事中的时间塑形重构陌生化的异形时空经验。本文探讨了先锋小说的时间塑形经验,线性时间锁链的断裂,历史的连续统一体的内爆,释放出偶然、短暂、瞬间的后现代性碎片。 [关键词] 叙事话语 时间塑形 后现代性 多重书写 先锋小说的形式发现,不仅仅是一场文体自觉意识的叙事革命,而且也是一场文学叙事领域的时空观念革命。对于前者,批评与理论的后续阐释往往从形式技巧层面肯定其创新意义,而忽视叙事话语本身就是一种建构性的想象,不同的叙述形式创造出不同的内容和差异性的“现实”;对于后者,人们的认识则还滞留在现实经验的时空认知定势里,对这一问题探讨的不多。考察先锋小说叙事时间的变革,戴维·哈维的看法不无启发意义:“如果空间和时间的体验是对各种社会关系进行编码和再生产的话,那么对前者进行表达的方式的变化几乎肯定会引起后者的某种变化。”[1]先锋小说的叙事变革引入崭新的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这种叙事方式的变化并非仅仅是文学形式意义上的创新,事实上它也是对社会关系进行编码和再生产的时空革命,这一重大的意义迄今尚未引起人们的重视。 在先锋作家试图挣脱传统现实主义叙事成规的写作历险中,时间不仅成为形式探寻的重要路标,而且也是作家重新思考小说与现实的关系的一个重要支点。马原在《虚构之刀》里坦言:“我大概是一个一直愿意思考时间并利用时间来作我的文章的作家。”[2]余华在《虚伪的作品》中给予时间以本体论的地位:“时间其实就是有关世界的结构”, “时间的意义就在于它随时都可以重新结构世界,也就是说时间的每一次重新结构之后,都出现新的姿态”。 [3]马原的《拉萨生活的三种时间》、《冈底斯的诱惑》、《虚构》、《错误》等作品,叙事时间呈现出变幻交错、扑朔迷离的形态,时间被赋予了某种立体感,他那个名噪一时的“叙事圈套”实际上是由叙事时间塑形而成的。余华的《现实一种》、《四月三日事件》、 作者简介:蔡志诚(1970-),男,福建泉州人,华侨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文艺理论与当代文学思潮研究。 《河边的错误》等小说里,叙事时间重新结构出来的“现实世界”,是一幅时间 与暴力、宿命与偶然、死亡与迷幻交织的末世图景,时间成了荒诞现实的造物主。 先锋小说家们在作品中创造时间,赋予现实经验以新的形式,从而冲破了一直禁锢想象力与写作自由的现实主义藩篱,这一意义上,“叙事时间隐藏了小说方法论的全部内容,它是叙述技术的开端和终点”。 [4] 二 格非的小说里,时间不仅是叙述塑形的主要方式,而且也是主题层面的关于世界的“时间性”母题——存在与时间、记忆与遗忘、生存与死亡的叙事演绎。时间以及时间性的主体经验,是格非先锋时期创作的核心主题。从《追忆乌攸先生》中寻找失去的时间(失踪的历史)开始,《陷阱》里“古往今来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的无时性城市,《迷舟》中个人化心理时间与战争时间、父亲时间(历史感)之间的宿命传奇,《大年》里革命、欲望与时间的斩首之间互动交织的历史诡计,《褐色鸟群》中时间与虚构的幻想性竞争关系,《青黄》里词的考古不妨视作时间的谱系学,《唿哨》中一切都静止的瞬间却定格成时间的神话,如此等等,一直到《边缘》中被穿越的时间,时间经验已然成为格非小说的基本内容。格非早期的作品中,人物往往是未定性的代码,如“乌攸先生”、“棋”、“牌”、“官子”、“黑桃”、“泥”、“瓦”等等,它们只是为了凸现时间这一真正主角而设置的符号化代码,时间成了书写与凝视的客体对象,成为作品中的主人公。当然,作为“主人公”的时间只是隐性的潜文本,它以关于人的存在境遇中的时间性经验呈现在文本中,并配置各种奇幻悱恻的故事外壳:战争与爱情、革命与欲望、谋杀与侦破、旅行与探寻等等,但这些故事不过是一种显性文本的叙事表象,它的内核却是时间与存在的隐喻关系。如果借用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经典美学定义,某种意义上,格非的小说可提炼为一个形而上的命题——“存在是时间的感性显现”。 格非小说中出现大量的时间感知经验,不管是“时间出了毛病”的认知错位,还是“深陷时间窠臼无法自拔”的莫测命运,或者“时间轮盘赌中的历史狡计”, 时间的探寻往往成为存在的探测仪,它几乎成了海德格尔意义上的“时间性是此在的绽出” [5]的叙事演绎。对于格非小说的时间性主题,评论家张旭东曾将其提炼为格非创作的核心母题,他析取出《追忆乌攸先生》中的一句格言:时间叫人忘记一切,进而指出:格非至今的全部中短篇小说,可以说是同这句格言的幻想式斗争。张旭东将格非小说中析取出来的时间经验,看作是幻想的主体对自我意识的重建,“自我的困扰总是暴露出虚构下面的历史;不如说,历史作为一种时间性因素总是参与了当代意识的自我构造”。

文档评论(0)

zalian1942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