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似数和有效数字8.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近似数和有效数字”这一节内容的教学,并谈谈我的一些感受。 (一)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理解准确数和近似数的概念,会区分准确数和近似数。 (2)理解有效数字的概念,初步掌握确定一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的方法。 (3)掌握用“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 (4)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5)通过合作交流、自主评价,促进改善学习态度,逐步提高评价能力,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价值观。 2、教学重点:用“四舍五入” 法取近似值。 3、教学难点:已知精确度或需要保留几个有效数字,用“四舍五入” 法取近似值,尤其是按精确度的要求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近似数。 (二)教学过程及感受: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本节新课我是这样引入的:我们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她幅员辽阔,陆地面积约有960万平方千米,为世界面积第三大国家;陆界长达2万余千米,同朝鲜、蒙古等十多个国家为邻,大陆海岸线长1.8万余千米,沿海岛屿共有5000多个,其中台湾岛最大;全国划分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5个自治区和23个省;全国有人口13多亿,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汉、回、苗等五十六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94%。 这一引入对我们祖国的概况进行了简介,自然地渗透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紧接着我提出了两个问题: 问题一:这段文字中,出现了哪些数? 答:(学生答教师板书):960万 2万 十 1.8万 5000 13亿 94% 三 4 2 5 23 一 五十六 这个问题是由三名学生互相补充回答完整的,无形中同学们已经通过互动合作完成了一个问题,同时得到了选取相关条件、排除无关条件的能力训练。 问题二:老师把这些数分写成了两组,你能发现分组的依据是什么吗? 两位学生回答了这个问题: 学生1:“上面那组数都比较大,而下面那组数都是两位数或更小。” 学生2:“下面那组数是肯定那么多,而上面那组数都是大概的。” 学生1的答案出乎我的意料,而且由课堂的及时反馈让我了解到,想到这个答案的学生不在少数,于是我让分别支持这两个答案的学生各讲理由,有一名学生说:“94%是这些数中最小的,而且23和五十六都比十大。”这个理由让同学们明白了前一位同学的答案不够准确,从而肯定了后一位同学的答案。这样就得到了“与实际相符的数叫做准确数,与实际接近的数叫做近似数”的概念。 通过一个实际的引例、一次无意中的合作、一场壁垒分明的“辩论赛”,让学生“亲身经历”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某个预设性的结论的获得不再是唯一的目标,学习者自己的探索、思考与体验过程应该越来越成为学习的关注点,教学过程不再只是教师预设的过程,即教师精心设计并严格控制文本的演绎过程,而应该转变为由学生与教师共同直面问题、共同探索的过程,通过教师对学生的认知和情感需求的判断,不断调整活动,经历对话、沟通和合作,产生相互影响,以动态生成方式推进学生更加有效学习的过程。 获得新知:在揭示了准确数与近似数的概念之后,我又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 指出下列各题中的数是准确数还是近似数。 (1)本班有学生35人。 (2)一列轻轨列车有6节车厢。 (3)珠穆朗玛峰高8848.13米。 (4)猎豹奔跑时最高时速可达120千米。 (5)画半径为2厘米的圆。 (6)测得圆的半径为2cm,则这个圆的面积约为12.56cm2。 (7)人脑每天用掉700万个脑细胞。 因为这些例子都比较贴近我们的生活,所以同学们回答问题时非常踊跃,尤其在第(6)题中对于测得的圆的半径为2cm中的“2”究竟是准确数还是近似数又展开了辩论,由于缺乏理论支持,双方各持己见。这时,我加入了一段常识介绍:“在实际中,测量所得到的数据与测量所使用的工具、仪器有关,与观测者的观测角度等都有关。”这样全体学生很快达成了共识:这里的“2”是近似数。由此可见,在课堂中教师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把整个课堂全部交给学生是不切实际的。 在讲述了精确度以后,通过两个例题,即“下列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和 “用四舍五入法,把下列各数按括号内的要求取近似值。”的讲解以及操练后,我提出了本堂课中的第三个问题。 问题三:例题中有一题,-5.004(精确到0.01),有一位同学解题过程如下: 解:-5.004≈-5.00= -5 这种解法对吗?为什么? 这里,我安排了一次小组讨论,通过合作交流,大部分的小组都能得出结果:不对,因为-5.00和-5的精确度不同。教师在肯定同学们的答案的基础上,顺利地提出了:“其实,这两个数不仅精确度不同,它们所具有的有效数字也不同。”,从而很自然地引出了“有效数字”的概念。在配套的例题教师讲解、

文档评论(0)

dart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