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上肢骨折(王金堂教授).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锁 骨 骨 折 病 因 与 分 类 1.多由间接暴力引起. 2.好发于中1/3处. 3.成人短斜型,儿童青枝. 4.近端向上,后移位,远端向下、前、内移位. 临床表现和诊断 1.疼痛,患者不愿活动上肢. 2.局部肿胀,压痛,可触骨折断端. 3.患肢活动受限. 4.注意有无臂丛神经和锁骨下血管损伤. 5.X线检查可确诊. 治 疗 1.幼儿青枝骨折仅用三角巾悬吊患肢3周. 2.移位手法复位,横“8”字绷带或石膏固定4-6周,注意观察感觉、血运. 3.切开复位内固定,伴血管或神经损伤,骨不连. 肱骨外科颈骨折 肱骨外科颈骨折 解 剖 概 要 1.肱骨外科颈位于解剖颈下2-3cm,大小结节下缘与肱骨干交界处. 2.此处松、坚质骨相邻,易发生骨折. 3.此处内有腋神经,臂丛腋动、静脉. 病 因 及 分 类 1.多为间接暴力. 2.多见于壮年及老年人. 3.可分:无移位骨折. 外展型骨折. 内收型骨折. 治 疗 1.无移位骨折,三角巾悬吊患肢于胸前3周. 2.外展型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三角巾悬吊胸前,固定4-6周. 3.内收型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不稳定骨折,患肢外展架使外展70°. 肱骨外科颈骨折 肱骨干骨折 解剖概要 1.肱骨干位于外科颈下1cm与肱骨髁上2cm间. 2.肱骨干中、下1/3交界处后外侧有一桡神经沟,沟内有桡神经紧贴. 病 因 与 分 类 1.肱骨上、中1/3骨折. (1)大都由直接暴力所致. (2)多为横骨折成粉碎性骨折. 2.肱骨干下1/3骨折 (1)多由间接暴力所致. (2)多为斜骨折成螺旋性骨折. . 临床表现和诊断 1.局部肿、痛、畸形,反常活动及骨擦音. 2.合并桡神经损伤时 (1)垂腕. (2)各掌指关节不能伸直. (3)拇指不能伸直. (4)手背桡侧皮肤感觉麻木. 治 疗 1.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 2.固定时间成人6-8周,少年、儿童约4-6周. 3.合并桡神经损伤时,应先观察2-3个月. 4.功能锻炼. (1)早期:患肢上臂肌应用力作主动舒缩活动, 禁作旋转运动,防再移位. ( 2)中期:伤后2-3周,除继续早期锻炼外,应逐渐作肩、肘关节活动. 1)伸屈肩、肘关节. 2)旋转肩关节. 3)双臂上举功能锻炼. (3)后期:(骨折临床愈合后) 1)继续中期功能锻炼. 2)举臂摸头. 3)反臂摸腰. 4)双臂轮转.(云手). 肱骨髁上骨折 解 剖 概 要 1.肱骨下端扁平而宽,前冠状窝,后鹰咀窝,两窝间仅一薄层皮质. 2.肱骨下端前倾角30o-50°. 3.携带角10o-20o. 4.肱动、静脉,正中神经位肘前部.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 病 因 手着地,间接暴力,儿单童为多。 近端向前压迫或损伤血管、神经。 临 床 表 现 (1)骨折的基本表现。 (2)肘后三角,注意血管、神经表现。 治 疗 (1)手法复位,后侧石膏托固定防止发生 肘内翻,畸形。 (2)持续骨牵引。 (3)手术探查血、神经、骨折切开复位内 固定。 前 臂 双 骨 折 解 剖 概 要 1.尺、桡骨的生理弯曲及组成关节. 2.上、下尺桡关节的联合独特旋转功能. 3.尺、桡骨间的骨间膜,强韧、近桡向下远下尺. 4.中立位时尺桡骨的关系,特点,临床床意义。 5.前臂肌群对骨折的影响。 病因与分类 1.直接暴力:同一平面,横、粉. 2.间接暴力:近桡、远尺,横、短斜. 3.扭转暴力:近尺、远桡,螺、斜. 移位与骨折部位及旋前园肌止点上下有关,桡骨上1/2,旋前园肌止点上,反之. 移位与骨折部位及旋前园肌止点上下有关,桡骨上1/2,旋前园肌止点上,反之. 临床表现与诊断 1.骨折的一般及专有体征. 2.注意有无骨筋膜室综合征. 3.X线检查包括上下关节. 了解有无上下尺桡关节脱位. 治 疗 1.关键在于恢得前臂的旋转功能. 2.手法复位注意: (1)双骨折,一稳一不稳,先整复稳定 者. (2)双骨折均不稳,上段先尺,下段先 桡,中段根据相对稳定决定,一般先 尺. (3)双骨折,有斜面为背向侧方者优先. 3.小夹板固定: 夹板,分骨垫,固定垫,包扎,悬吊。 4.术后处理及功能锻炼: (1)注意血运,肿胀,防缺血性肌挛缩。 (2)定期复查,术后2周内,每2-3天一次。 (3)功能锻炼,2周,3周。 (4)术后7-9周拍片

文档评论(0)

恋歌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