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30例肱骨髁上骨折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时间分为A组(伤后12~24 h手术)16例和B组(伤后24~48 h手术)14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A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治疗效果的优良率为93.75%,B组为92.8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2例发生肘内翻畸形,B组1例发生,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临床效果较佳,术后并发症少,且手术时机对临床预后无明显影响。
【关键词】 经皮克氏针内固定; 肱骨髁上骨折; 应用价值
肱骨髁上骨折多发于小儿,可引起缺血性肌挛缩、肘内翻或者外翻、关节功能受限、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1-2]。以往的治疗主要为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但是已发生肘内翻畸形,且易移位,预后不佳[3]。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为探讨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2月-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3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3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2~13岁,平均(7.2±2.1)岁;左侧伤17例,右侧伤13例;致伤原因:车祸伤15例,摔伤15例;伸直型损伤18例,屈曲型损伤12例;所有患儿均为闭合性损伤;按Gartland分型:Ⅰ型4例,Ⅱ型12例,Ⅲ型14例;桡偏13例,尺偏17例[4]。就诊时间为伤后5~24 h。根据患儿的手术时间分为A组16例(伤后12~24 h手术)和B组(伤后24~48 h手术)14例,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致伤原因、骨折分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给予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A组患儿于伤后12~24 h手术手术,B组患儿于24~48 h手术。所有患儿均给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常规消毒、铺巾,使患儿仰卧于手术床上,将患支外展,以便进行牵引和复位,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采用手法复位骨折端,由一个助手握住患儿的上臂,手术者双手握住患儿伤肢的前臂进行对抗牵引,矫正桡偏或者尺偏的移位。患儿骨折处复位后,将患儿的患肢置于极度屈曲位,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观察骨折端复位是否满意,复位满意后于患儿外上髁顶点近侧偏后置入第1根克氏针,进针方向与肱骨干纵轴保持45°角,向上方进针,缓慢推进克氏针,直至有脱空感后停止进针,并保持患肢体位不变,于患儿肱骨外上髁顶点下2 mm处置入第2根克氏针,进针方向使与肱骨干纵轴保持30°角,缓慢推进克氏针,直至针头突出外侧皮质,但是针头突出外侧皮质不应超过3 mm,手术结束。嘱咐患儿放松肘部关节,活动肘关节判断内固定是否稳定,然后将针尾剪断置于皮下,屈肘90°,将前臂置于中立位,进行包扎,采用石膏托进行固定。患儿术后3周检查无误后除去石膏托,进行功能锻炼,术后6周进行X线片复查,拔出克氏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1.3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HHS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患儿的临床疗效[5]。满分100分包括疼痛30分,功能20分,矢状面活动20分,肌肉力量10分,旋前4分,旋后4分,屈曲挛缩6分,伸直挛缩6分;90~100分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70~79分为一般;60~69分为差:小于60为最差。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4.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住院时间的比较 A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为(5.2±2.1)d,B组为(5.5±1.5)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儿肘关节功能的临床效果比较 A组患儿的优良率为93.75%,B组为92.8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手术时机对手术效果无明显影响,可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见表1。
2.3 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所有患儿均未出现缺血性肌挛缩、骨不连及医源性损伤等不良反应。A组2例发生肘内翻畸形,B组1例发生,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肱骨髁上骨折多见于小儿,由于小儿特殊的解剖结构特点,易发生股骨髁上骨折[6]。以往多采用闭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