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九年级语文《墨池记》人教四年制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墨池记》
二. 教学重点
1. 能解释文中词语
2. 能用现代汉语翻译重点语句
3. 能体会文章主旨
三. 文章分析
(一)王羲之介绍
王羲之在公元303年生于东晋,在七岁时就开始学书法。他的启蒙老师是他的伯父和著名的女书法家卫铄夫人。王羲之先学正楷,在他年纪比较大的时候,开始创立自己的风格,并自成一体,独创书生动活泼,于间架结构中充分表现了自己的感情。他最著名的书法作品是《兰亭序》。这是他在公元353年完成的作品。那时候,王羲之邀请了41位亲朋好友,在乡间的兰亭举行野外盛会。他们坐在溪水两旁,把羽觞(一种轻便的酒杯)放在水上,顺水而下,每人顺序取觞饮酒作诗。写不出诗的人,都要被罚酒,当天有26人作诗,一共写了35首。王羲之带着醉意,即席挥毫,为这些诗作序,写成《兰亭序》。《兰亭序》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最伟大的作品,它的原本后来被唐太宗取去,作为自己的陪葬物。《兰亭序》的原迹虽然在公元650年失传,但王羲之的字体对中国书法却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唐太宗对《兰亭序》的偏爱,促使更多书法家学习和临摹王羲之的字体。
(二)曾巩介绍
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人。嘉二年(1057)进士。历任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实录检讨官,官至中书舍人。曾巩出自欧阳修门下,完全接受了欧阳修先道而后文的古文创作主张,而且比欧阳修更着重于道。因此,曾巩的散文在八大家中是情致和文采都较少的一家。但曾文长于议论,他的政论文,语言质朴,立论精辟,说理曲折尽意。如《上欧阳舍人书》《上蔡学士书》《赠黎安二生序》《王平甫文集序》等都近似欧阳修文。记叙文亦常多议论,如《宜黄县县学记》《墨池记》都于记叙中纵谈古今。曾巩亦能诗,今存诗四百余首,以七绝成就较高,但为文所掩,不大受人重视。著作今传《元丰类稿》50卷,有《四部丛刊》影印刊本。
(三)内容分析
曾巩于嘉二年(1057)考中进士之前,曾在家乡临川(现在江西抚州)讲学。这篇文章是他在庆历八年(1048)应抚州州学教授王盛君之请而写的。
全文共两大段。第一段可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介绍墨池的所在及形态。临川城东,临着溪水有一个缓缓隆起的高坡,称作新城。新城之上有一个很深的长方形水池,就是荀伯子《临川记》中所说的王羲之的墨池;第二层介绍墨池之称的由来。王羲之一向仰慕张芝,所以在池旁练习书法,到池中洗砚把池水都染黑了。这就是王羲之学张芝洗砚的遗迹,这难道是真的吗?作者在这里特地用了一个设问句,那是因为称作王羲之墨池的还有浙江会稽等多处,所以作者对此传说持有怀疑态度;第三层不去追究墨池的真假,转而去写王羲之。王羲之不肯勉强自己去做官,曾经遍游各地名胜,直至乘船出海,在山水之间寻觅快乐,但他岂能恣情任性只满足于游玩山水呢?这是用设问句以加重语气,肯定王羲之并不沉醉于游山玩水;随之笔锋一转进入第四层,评价王羲之的书法。王羲之的书法到了晚年特别老到,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实际上是由于他的勤学苦练,而不是自然天成的。后世没有人能赶得上他,难道不是因为学习的勤奋不如他吗?作者又用设问句肯定了王羲之的书法成就不是来自天成,而是勤学苦练的结果;第五层,作者总结自己的观点:学习确实是不可缺少的,更何况你想要在道德方面得到深造呢?在这一段里,作者从介绍墨池到论述王羲之的勤奋学书,一步步加以引申推论,最后落到文章的主旨——道德的修养上来,突出了勉学劝善的目的,前后环扣,文章过渡得极为自然合理。
文章的第二段,说明写作此文的原因和目的。可分三层:第一层说墨池之上现在建有学舍,州学教授王盛君怕墨池不够明显,就写了“晋王右军墨池”六个字悬挂在楹柱间,又向作者说:“希望你写一篇《墨池记》。”就是说明王盛君对墨池的重视和自己写作此文是应王盛君之请;第二层写王盛君这样做的用心,可能是尊重他人的优点,虽是一技之长也不能使之埋没,乃至连他的遗迹也很珍视,也可能是推许王羲之勤学苦练之事以劝勉学生。作者肯定了王盛君悬挂墨池六字,又请作者写记的用心。这里用设问句来说明自己的推测,是一种谦逊的语气;第三层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想。他慨叹道:人有一技之长就使得后人这样尊崇,更何况是仁义正直的人所传下来的品德作风,它对后世的影响将会多么巨大啊!
(四)文章中心及特点
这篇短文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因小及大,小中见大,用小题目做大文章。题目是为墨池作记,据说这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洗涤笔砚之池,但实际上,传为王羲之墨池旧迹的,还有浙江会稽等多处。从曾巩此文“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的语气来看,他对临川墨池是否确为王羲之的真迹,也是抱着怀疑态度的。因此,他略记墨池的处所、形状以后,把笔锋转向探讨王羲之成功的原因:“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九年级英语下册 Module7 Eating together综合测试 外研版.doc
- 九年级英语下册 Module8 On the town综合教案 外研版.doc
- 九年级英语下册 Module9 English for you and me综合教案 外研版.doc
- 九年级英语下册 Module9 English for you and me模块检测 外研版.doc
- 九年级英语下册 Module9 English for you and me综合测试 外研版.doc
- 九年级英语下册 Module7 Eating together综合课件 外研版.ppt
- 九年级英语下册 Module8 On the town综合课件 外研版.ppt
- 九年级英语下册 Module5 Unit1 You must keep to the path课件 外研版.ppt
- 九年级英语下册 Unit1 Life on Mars Main Task第一轮知识点复习 牛津译林版.doc
- 九年级英语下册 Unit1 Life on Mars Reading教案 牛津译林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