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考语文湖南卷选做题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8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示例:“儒道互补”的理念对当今竞争社会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明确观点) 面对竞争,我们既要用儒家积极有为的态度去对待每个过程,执着前行,锐意进取,不轻言放弃;同时,又要用道家超逸无为的思想调节紧张心态,做到淡泊名利,洁身自好,遭遇失败更要超然通达。比如我们的学习,我们既要锲而不舍地顽强拼搏,又要顺其自然,只要尽力就无怨无悔。(阐述理由) 因此,“儒道互补”的理念在竞争激烈的今天能更好地指导我们迎接人生的挑战(做出结论) “……他是我的 ,比我长一辈,应该称之曰 “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鲁迅《祝福》 天理的局限性一面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主、父亲、丈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即仁爱、正义、礼节、明智、诚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三纲五常被朱熹认为是天理,这在客观上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存天理,灭人欲”指向谁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臣闻人主所以制天下之事者本乎一心,而心之所主,又有天理人欲之异,二者一分,而公私邪正之涂判矣。盖天理者,此心之本然,循之则其心公而且正;人欲者,此心之疾疢(ch è n),循之则其心私且邪。” ——(《朱子文集·延和奏札二》) 注:天理是人心的本来面貌,遵循天理人心就公正;人欲是心上的疾病毒瘤,遵循人欲人心就会变得自私邪恶。? “正君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指向帝王“存天理,灭人欲” “存天理,灭人欲”指向谁 “孟子曰:‘亦有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孟子虽是为时君言,在学者亦是切身事。” “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为学(即方能开始做学问)。” ——(《朱子语类》卷四)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学者须要于此体认省察之。 (即学者必须对这层道理认清明察)。 ——(《朱子语类》卷十三) 由上可知,朱熹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是指向每一个人的,尤其指向帝王、士大夫官僚、学者。 “存天理,灭人欲”由“伪学”到“官学” 1181年8月浙东饥荒,朱熹由宰相王淮推荐任提举两浙东路常平茶盐公事。途经杭州,入对七札,陈述时弊。到职后,微服下访,调查时弊和贪官污吏的劣迹,弹劾了一批贪官以及大户豪右。他不徇私情,牵连攻击了王淮等人。于是,王淮指使人上书抨击理学,斥其为“伪学”,朱熹被解职还乡。 庆元二年叶翥(zhù)上书,要求把道学家的书“除毁”,科举取士,凡涉程朱义理不取。监察御史沈继祖乘机指控朱熹十罪,请斩。朱熹的得意门生蔡元定被逮捕,解送道州。一时理学威风扫地,被斥为“伪学”,朱熹被斥为“伪师”,学生被斥为“伪徒”。宁宗一改旧态,下诏命凡荐举为官,一律不取“伪学”之士。 庆元六年(1200年)三月初九,朱熹终于在建阳家里忧愤而死,享年七十一岁。临死还在修改《大学诚意章》,可见他是如何矢志于树立自己的理学,然而生前终未如愿。 “存天理,灭人欲”由“伪学”到“官学” 随着朱熹学说的传播,统治者也逐渐认识到了朱熹理论对维护封建统治所起的作用。 南宋理宗在宝庆三年(公元1227 年)下诏:“朕观朱熹集注《大学》、《论语》、《中庸》、《孟子》,发挥圣贤蕴奥,有补治道。朕方励志讲学,缅怀典型,深用叹慕,可特赠太是,追封信国公。”又十四年再次下诏说:“朕惟孔子之道,至我朝周敦颐、张载、程灏、程颐,真见实践,深探圣域,千载绝学。中兴以来,一旦朱熹,精思明辨,折衷融会,使《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之旨贲(bì)门洞彻,孔子之道,益以大明于世。” 二、春秋笔法 1、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运用是非分明而简约含蓄的语言,表明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道德评判,以达到证实和劝惩的目的。 春秋笔法的可借鉴性:不隐讳事实真相,秉笔直书 春秋笔法的局限性:“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为亲者讳”的标准,往往模糊了事实真相,甚至给后世造成误解。 2、刘知几的《直书》 “直书”就是要善恶必书,不虚美、不隐恶,要避免个人的好恶,做到“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三、修齐治平 现修齐治平思想主要体现在一部典籍《大学》里面和一个人孔子身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nxyuio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