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肺部结节病的MSCT影像学表现
【摘 要】目的:探讨肺部结节病的MSCT表现,在于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分析经病理或随访证实的36例肺部结节病患者的CT和临床资料。结果:36例结节病患者中,仅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者6例,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并肺内浸润者25例,仅见肺内浸润无淋巴结肿大者5例;肺内表现:肺内小结节沿支气管束及胸膜下分布者19例,小叶间隔不规则增厚者16例,实变影17例,“磨玻璃影”3例,蜂窝变10例。淋巴结表现:双肺门、上纵隔右下气管旁、气管隆突下分布多见,平扫CT值均匀,增强扫描呈中度以上明显强化。结论:双侧肺门淋巴结对称性肿大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以及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不规则结节影是肺部结节病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多平面重组图像对该病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关键词】结节病;肺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479-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我院2008年7月至2012年12月间经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36例肺部结节病患者的影像资料。36例中男15例,女21例,年龄26-67岁,平均46岁。临床表现为咳嗽(18例),活动后气促者(12例),低热(4例),胸痛(2例);31例均经纤维支气管镜、皮肤结节、浅表淋巴结活检证实,5例激素治疗临床随访证实。
1.2检查方法
所有病例均行常规胸部CT扫描。GE16排螺旋CT,扫描范围从肺尖至肺底。扫描参数:层厚5mm,层距5mm,管电压120KV,管电流81mAs,螺距1.4;薄层自动重组:重组层厚1.0mm,层间隔0.7mm。多平面重组:轴位、冠状位、矢状位,肺窗:窗宽1200HU,窗位-600HU;纵隔窗:窗宽400HU,窗位40HU。31例行增强检查扫描,对比剂为碘海醇,剂量80-100ml,采用高压注射器以流速3.5-5ml/s由肘静脉团注后扫描,扫描前进行呼吸训练。
2结果
2.1 淋巴结表现
肺门区淋巴结肿大(28例):最大直径2.5cm,最小直径0.3cm,平均1.5cm,平扫CT值22-25HU,增强CT值67-80HU,边界清晰。主动脉肺动脉区肿大淋巴结(16例):最大直径2.0cm,最小直径1.2cm,平均1.6cm,平扫CT值20-25HU,增强CT值65-82HU,边界清晰。上纵隔区肿大淋巴结:右上气管旁6例,左上气管旁5例,右下气管旁21例,左下气管旁12例,边界清晰,气管无受压。下纵隔区淋巴结(2例):最大直径均1.0cm。淋巴结以双肺门、上纵隔右下气管旁、气管隆突下淋巴结多见,且淋巴结边界清晰,密度均匀,强化明显。
2.2肺内改变
30例肺内有病变者均经高分辨率CT(HRCT)薄层重组: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并肺内病变者25例,仅见肺内病变无淋巴结肿大者5例;肺内病变可表现为肺内实变影、肺内磨玻璃样变、支气管管壁增厚、支气管血管束增厚、血管束周围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结节灶、蜂窝索条影。多平面重组(MPR)示结节主要沿淋巴管及周围分布,30例中支气管管壁增厚,叶间裂、胸膜下小结节“串珠”样改变19例;小叶间隔增厚16例;实变影17例;磨玻璃样变3例;蜂窝状10例。MPR冠状位、矢状位图像显示叶间裂增厚,结节“串珠”样改变较敏感(达100%),冠状位图像气管旁淋巴结显示清晰,轴位图像显示支气管血管束增厚及叶间裂结节灶效果好(达95%)。
3 讨论
结节病临床90%以上侵犯双肺、双侧肺门淋巴结,发病率女性大于男性,20-46岁中青年多见。国外文献报道结节病好发于40岁以下成人,发病高峰为20-29岁,女性多于男性,第二高峰50岁[2]。而我院资料显示,本病好发年龄30-67岁,平均42岁,占73%,男女比例1:1.6,病因不清。临床上大部分患者起病隐匿,症状较轻,其为结节病早期表现,中晚期患者大多临床症状明显,表现为咳嗽,咳痰,胸闷气短,活动后气促。
3.1 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特点
胸内淋巴结增大:结节病Ⅰ、Ⅱ期影像表现,是结节病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影像学改变,双侧肺门淋巴结对称性肿大是结节病的典型特征性表现,淋巴结直径一般较大(多1.0cm,最大者2.5cm)。本组36例中31例出现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淋巴结多位于右下肺门区、主肺动脉区、气管隆突下区,且淋巴结边界清晰,密度均匀,无浸润及融合现象,是结节病淋巴结特征性表现[3],CT增强扫描淋巴结中度以上均匀强化也是结节病的重要强化特点。本组31例行增强扫描,均量明显强化。激素治疗50天后淋巴结明显缩小、消失,亦为结节病临床治疗特点。本组资料无0期结节病。
肺内病变:主要为结节病Ⅲ、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