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湿热体质与复发性假丝酵母菌性外阴阴道炎相关性探讨
1.威海海大医院,山东 威海 264200;2.柳城县中医院,广西 柳城 545200;3.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西 南宁 530000
关键词:湿热体质;复发性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相关性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2.11.045
中图分类号:R271.91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2)11-0092-02
体质是人体以先天禀赋为基础,在后天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形态、结构和机能代谢等方面具有相对稳定的特殊性的素质。体质的差异是人体内在脏腑、阴阳、气血之偏倾和机能代谢活动之差异的反映,代表了个体的整体特征[1]。体质不同,感邪有别,不同的体质类型决定了不同的发病倾向。以湿热下注为主要病理特点的复发性假丝酵母菌性外阴阴道炎(RVCC),其发病因素与湿热体质存在密切的关联,兹试论二者相关性如下。
1 湿热体质特征
湿热体质是以湿热内蕴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体质状态。湿热体质的特征包括:形体多偏胖或苍瘦,平素面垢油光,易生痤疮粉刺,身重困倦,心烦懈怠,眼睛红赤,口苦口干,大便燥结或黏滞,小便短赤,男子易阴囊潮湿,女子易带下增多,舌质偏红,苔黄腻,脉象多见滑数。其发病多为热证,如易患疮疖、黄疸、火热等;性格多急躁易怒;对潮湿环境或气温偏高,尤其夏末秋初,湿热交蒸气候较难适应[2]。
2 妇女湿热体质的形成
体质的遗传因素是体质形成的一个方面,但更为重要的是体质形成的后天因素,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地理环境、年龄、营养、房劳、疾病、锻炼与药物等[3]。笔者认为,妇女湿热体质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性别、性格
人类体质存在着明显的男女差别,经、孕、产、乳是妇女特有的生理现象,这使妇女在生理上具有“阴不足,气有余”之特点。阴血不足,肝失所养,“体阴”不足而“用阳”失常。且阴虚生内热,热灼阴津,血稠瘀生,阻滞气机,气机失调导致脾失健运,湿浊内生,日久而成湿热体质。《临证指南医案?淋带案》认为“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为情志之官,七情伤肝,直接影响肝之条达。“肝为刚脏”,其性最易动荡,情绪激动则勃然大怒,所欲不遂则抑郁不乐,故易郁易怒可视为妇人的性格特点,情绪经常处于压抑、焦虑、愤怒的状态中,最容易造成人体气机郁滞。一方面,气滞日久而化火;另一方面,气机失调引起津液代谢不畅通,水湿内停,日久形成湿热体质。
2.2 年龄
在中医体质学中,体质的概念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不同年龄阶段,随脏腑功能活动的盛衰变化、气血津液的新陈代谢,可表现出比较明显的体质差异。女性体质随年龄变化尤为显见,女子青春期肾气逐渐旺盛,冲任初通,其病证以肾气不足为主,故阳虚体质多见。而生育期,肾气已旺盛,病证以肝经失调为多见,疏泄失职,脾之健运失司,导致体内多湿多热。另外,在生育期女性中,阴虚体质、湿热体质、气郁体质多见,这可能与此年龄段人群喜欢吃煎、炸、烧、烤等类食物或嗜好烟酒以及生活压力增加有关。
2.3 体型
研究发现,肥胖人群中脾虚痰湿占44.22%,胃热湿阻占26.0%,说明湿热体质是肥胖不可忽视的体质类型[4]。《素问?风论篇》云:“其人肥,则风气不得外泄。”肥人腠理致密,湿不外泄则郁而生热,而日常生活中肥人也多恶热。
2.4 生活方式
2.4.1 饮食习惯 中医认为,过食肥甘厚腻(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恣食辛热香浓可生湿热,如《素问?奇病论篇》云:“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长期过食肥甘厚味,酿湿生痰、蕴热蒸痰者越来越多,容易形成湿热体质;恣食辛辣香浓易使人产生内热,内热淤积,酿生湿热,日久形成湿热体质。
2.4.2 过度吸烟饮酒 酒为熟谷之液,性热而质湿,《本草衍义补遗》言其“湿中发热近于相火”,堪称湿热之最。《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认为:“酒之味苦而性热,能养心火,久饮之,则肠胃怫热郁结,而气液不能宣通。”故恣饮无度,必助阳热、生痰湿,酿成湿热。《滇南本草》认为烟草“辛温,有大毒”;《景岳全书?本草正》强调烟为纯阳之物,阳气盛、多躁多火之人最不宜用。可见,烟为辛热之品,长期吸之易于助阳生热。热邪客于肺胃,或灼伤阴津而见口干咽燥,或肺胃气机不利而内生浊邪、湿热蕴积。过嗜烟酒对湿热体质的形成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4.3 制冷设备的广泛应用 如夏季,在空调的作用下,造成腠理闭塞,使该排泄的汗液反而化成痰湿,长期处于湿热环境,日久脾胃受困,容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