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
嫩江大堤战洪图
何野平站在嫩江大堤上。
脸上、身上、破旧的雨衣上,泥水斑驳,让人很难辨出他的真容。人们也只有通过他现场调度、指挥时的厚重嗓音和虽然疲惫但依旧坚实的身形,才知道站在他们面前的,就是和他们一起坚守在大堤上的大安市长和全市抗洪防汛总指挥。
这是2013年的盛夏时节。这一年,自进入汛期以来,嫩江、洮儿河来水量之大、过境水位之高、堤坝险情之多、洪水持续时间之长,都属历史罕见。嫩江白沙滩段最高水位达到136.46米,超警戒水位1.33米。洮儿河下游的月亮泡水库最高水位达到133.57米,超汛限2.57米。嫩江、洮儿河全线告急。而自从嫩江抗洪开始之后,在滔滔的洪水中,在拍岸的惊涛里,何野平宏伟的声音和坚实的身形,始终都给每一个抗洪人员,带来温暖和激励,传递信心和力量。
而相似的情景在23年前的1990年就曾经出现过——那年,嫩江上游水灾,作为镇赉团县委书记,何野平组建了一支160余人的青年突击队,成员全部是县直部门和各乡镇团员骨干。在长达40天的时间里,他带领突击队员,按照上级防汛部门的安排,以超负荷的体力付出,完成了强堤、固堤、护堤等急难险重的任务,成为取得全县抗洪抢险胜利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
当然,过程并非那么一帆风顺。突击队的队员们,个个年轻气盛,刚上大堤的那段时间里,心气儿都很足,那份挥汗如雨的劲头,让所有人都赞叹不已。但也正因为年轻,时间一长,斗志便有了松懈的征兆。何野平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苗头。他开始一个个找大家谈心,讲抗洪抢险的意义,讲气可鼓不可泄的道理;每次出任务前,他都将大家召集起来,做战前动员。他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和慷慨激昂的演讲见到了成效,突击队的士气重新高涨起来。在飘舞的团旗和青年突击队旗下,队员们生龙活虎的身影、勇挑重担的场面,成为嫩江大堤上一道最为亮丽的风景。
抗洪结束,镇赉团县委受到共青团吉林省委的表彰,有记者还写了一篇挺感人的文章,题目就叫《团旗,飘扬在嫩江大堤》
时光匆匆,23年弹指而过。同样是在嫩江大堤,却已物是人非。当年那个一腔激情的年轻后生,已经变成了一市之长和抗洪抢险总指挥,麾下有数千名抗洪大军。随之变化的,是任务之重、责任之大——作为突击队长,他只需带着160名队员,保质保量地完成点和局部的任务;而作为总指挥,他则必须由点到面、由局部到全局地作出通盘谋划:他要根据市委确定的“有汛没汛按有汛准备,小汛大汛按大汛准备,有险没险按抢险准备,小险大险按大险准备”的工作思路和“立足于在‘防’上解决问题,确保在‘抢’和‘转’上不出问题”的总体方略,让全市的抗洪抢险沿着一条正确的轨道稳步推进;他要保证将国家防总与上级领导部门的战略部署落实到位,将加固堤坝、巡堤查险、应急抢险、转移安置等组织到位;他要广泛听取水利、水文专家的建议,采用卫星遥感遥测、卫星云图、电子模拟等高科技手段,时刻对雨情、汛情进行监测、分析、研判,超前为大坝抢险加固标准提供准确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合理调度麾下的精兵强将,牢牢掌握抗洪抢险的主动权
当然,作为总指挥,随时随地掌握最新情况和坐镇现场指挥更为至关重要。因此,在那些个日日夜夜里,何野平将自己的足迹留在了险象环生的嫩江大堤,留在了洮儿河下游的每一处堤坡坝段,留在了风浪狂袭下曾经濒临溃决的6号坝——如果有人问何野平2013年抗洪中最为惊心动魄的场面发生在哪里,他的回答一定是月亮泡水库“6号坝”:8月20日,洪峰从6号坝过境,民兵应急分队立即集结,苦战7个小时,完成2200米堤坝的防浪加固工作,填充沙袋1.5万袋,加固坝高0.5米,解除了险情。但到8月28日,6号坝发生更为严重的险情。晚8时许,狂风掀起大浪,凶猛袭击迎水坝面,一处2700余米长的坝坡被削去三分之一,所有子堤全被拍倒,堤坝最窄处仅余不到2米。坚守现场指挥的何野平率领抗洪大军顶着狂风,迎着恶浪,喊着号子,将一捆捆树干树枝和一个个沙袋不断投入堤脚水中,同时加建新的子堤。连续16个小时的苦干,最终让洪水望而却步,6号坝屹立不倒
抗洪结束后,何野平获得了上级颁发的抗洪抢险模范个人荣誉称号;而他挺拔伟岸的身躯和似乎永不知疲倦的铮铮铁汉形象,从此烙印在每一个参加抗洪抢险人员的脑海里,也留存在了每一个采访过他的媒体记者的心里。
对话何野平:聚是一团火,散作漫天星
《中国青年》:在共青团岗位上哪些素质的养成,对你以后的人生和事业,影响最大?
何野平: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我觉得,这一作风的养成,是共青团工作留给我的最大财富。我生于60后,现在,班子里有70后甚至80后,跟他们相比,在干事业的激情和对待每一项具体工作的雷厉风行上,我毫不逊色。另外,做共青团工作时形成的一些好的习惯,也让我受益无穷。比如,我从进团县委工作的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