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会不会成为,没有故乡的人?.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们会不会成为,没有故乡的人? “你是哪儿的人?”每当听到这个回答,从我们的嘴边都会轻巧地流出一个地名,然后,是句号。离开的越远,你和这个地名之间的温度就越低,最后,它只能存在于一个简短的回答里。孟德斯鸠说,真实是一面被打碎的镜子,每一个人都相信他看到的每一个碎末就是全部的真相。故乡也是这样的镜子。只是,和真相不同的是,没有人有兴趣知道,镜子打碎前的样子。 PAGE ONE 书店尽头,奶白色封面的《纪伯伦全集》,我为一行字停住脚步:阿拉伯原文足本全译。这个生于黎巴嫩客居美国的阿拉伯诗人,在经历了80年由英语转译的各种误解之后,终于完整地回归到自己的母语了。“我宁愿在充满渴望中死去,不想在萎靡无聊中而生。花的生命是渴望与交往,是泪亦是笑。”一个真正的纪伯伦,随着母语的元真起舞,故乡的诗篇,一望无际。 世界上,没有什么比归属感更结实,当然,也没有什么比归属感更平常。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自己的去处,可是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来处,一个把你和这个世界联系在一起的地方。或者山花烂漫,或者杂草丛生,或者战乱纷飞,或者平淡无奇,无论是怎样的或者,在你眼里都是独一无二的地方。 直到有一天,你成了这个地方的陌生人。你需要看《舌尖上的中国》找回童年的味蕾,听同学的八卦印证当年的熟悉。你不再用“北漂”来形容自己,虽然你还不确定怎么做这个城市的主人,却可以流利地说出每个新楼盘的名字。就像从人类第一次离开非洲到现在,似乎只有一眨眼的功夫,你就成了世界公民。除了填表时“籍贯”一栏的提醒,你很少会想起,在那遥远的地方…… (二) “老房子借给李阿姨住了,她婆婆病了,楼上楼下的住着,她好照顾。”一回老家,妈妈就对我说。 “李阿姨?”我的记忆被迅速扯回到童年,反复扫瞄,却已然模糊。 “你忘了?就是那个大嗓门,你小时候一哭她就嚷着跑上来那个!”我妈学了两句,声音瞬间抬高了八度。 这一嗓子,让我的记忆终于找到了wifi信号,联网成功。眼前走出一个穿着大花衣服的阿姨,略胖,微黑,走路呼呼生风,肥襟大袖的衣服跟着忽闪忽闪的,一笑,全世界都过节似的。 上小学以前,爸爸读书回来的寒暑假,会在家里教我背背唐诗。每逢遇到像“白云千载空悠悠”这种,学龄前儿童背上一万遍也理解不了意思的句子,我就会陀螺一样在这句话里拼命打转,然后在“罚背一百遍”的命令中,躲进阳台,哭得满楼道响。只要这样的动静一出,李阿姨保准飞也似的上楼敲门,“她爸,孩子再哭我就告她妈了啊!”“啊”字一落,我便跑去开门,一百遍瞬间清零。 那个时候,还没有“女汉子”这样的名词儿,否则我一准把她的“仗义”写成长微博,再点无数赞。此时的她,已过六旬了吧,真希望她的大嗓门依然如故,花衬衫仍不落俗。 这一嗓子,也喊醒了我的故乡。它很小,就是这栋五层的矮楼,和楼里的人们。 它小的很暖和,里面住的每一个人我都认识,连他们的外地亲戚我也能叫出名字,因为他们是我儿时地理知识的启蒙。我吃过三分之二户人家的晚饭,吃的什么不记得了,就是总觉得每一户都比自家的好吃。那时候,“串门”是我唯一的娱乐,一抬脚就进到对门家的感觉,让我从小就觉得,世界,不过是一个怀抱。我们怀抱世界的时候,生活就张开了双臂。 我愿意写下这样的故乡:对门的阿姨原来在动物园里喂孔雀,我喜欢她的笑,总觉得这样的笑声能让孔雀开屏。她先生是个江南画家,个子不高,语调很软,“温文尔雅”这个成语就是我联想着他,才记住的。他们的儿子,我童年的“克星”,总是掠走我的邮票和贴画,而且还不带我玩儿。有一年岁末,他竟然公然抢走了我的一本印有周润发的挂历,让我一个年都没过好。可是,我记事以来第一个生日礼物,是他画的米老鼠,背后是孙悟空,这么设计估计是为了省纸,可我却珍藏至今。此时的他,是报社的美术编辑。 是的,这样的故乡是我的烙印。它造就着我的审美,以至于让我在而立之年,看见蜡染的裙摆就挪不动脚步。它屏蔽着丑陋和是非,让我从不担心长大的世界,原来还需要抵挡。 可是,当我试图真正为故乡写点儿什么的时候,我却突然间找不到任何一个人,可以完整的记述。太多的碎片,拼接出的不过是我无所忧虑的童年,用天真打败无邪的童年。就算我一厢情愿的希望每一刻的故乡,都只停留在童年最美丽的时刻,我也无法让故乡在我6岁之前就终结。那我6岁之后的故乡呢?我可曾细看? (三) 故乡,不忍细看。细看之后,就有了张爱玲楼阁下的市侩和压抑,萨冈屋外原野中的背叛和忧伤。再细看,莫言的高密东北乡多了愚昧和计较,略萨的阿辛哈加村庄成了死里逃生的中转。于是,带着故乡的伤痛,人们纷纷选择逃离。离开故乡,成了我们寻找到人生的起点。可就是这个我们曾经被剪断了脐带的地方,却固执地保留着我们的基因。无论我们已经走了多远,还是一转身,就能看见。 奈保尔转身的时候,他的故乡特立尼达,早已不再是殖民地。可是那条叫做米格尔的大街上,还是有人招呼他坐下,喝杯朗姆酒

文档评论(0)

dar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