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伴髓外浸润误诊为低分化腺癌1例.docVIP

多发性骨髓瘤伴髓外浸润误诊为低分化腺癌1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多发性骨髓瘤伴髓外浸润误诊为低分化腺癌1例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髓外浸润;误诊   1 病历资料   患者男,53岁,1年前因右胸部疼痛入我院,查血常规白细胞4.1×109/L,红细胞3.89×1012/L,血红蛋白111g/L,血小板124×109/L。生化示总蛋白99.7g/L,白蛋白34g/L,球蛋白65.7g/L,尿素5.6mmol/L,肌酐66.8mmol/L,查胸部CT示右侧胸腔内近前壁占位性病变。行穿刺活检,病理:(右侧胸部)小细胞性恶性肿瘤,考虑神经内分泌来源可能性大。送外院行免疫组化:Vimentin(+),CK(-),EMA(+),Desmin(-),MyoD1(-),Myogenin(-),CD99(-),CD79a(-),CD20(-),CD3(-),CD43(-),Ki-67(+20%),CD56(±),Syn(-),CgA(±);(右胸壁)恶性肿瘤,考虑低分化腺癌浸润或转移。后转外院,查PET-CT示右侧下颌骨,胸7前半局部,胸9局部多处骨质呈溶骨性骨质破坏,局部伴有软组织影,代谢活跃,考虑恶性病变。诊断:右胸壁低分化腺癌并骨转移。予四周期多西他赛+顺铂化疗,并行放疗。因出现三度骨髓抑制,后应用帕米磷酸钠60mg/月一次,治疗5月。患者出现左下肢疼痛,再次来我院,查MRI示:第3腰椎,第5腰椎,骶尾椎,双侧髂骨,髋骨,耻骨,坐骨,双侧髋臼,双侧股骨头及双侧股骨干上段骨质内多发异常信号灶,结合原病史,考虑为多发多处骨转移。胸部CT示左胸壁第七肋处肿块,考虑转移。查血常规白细胞4.2×109/L,红细胞3.76×1012/L,血红蛋白115g/L,血小板181×109/L.血涂片见少量红细胞缗线样改变。生化示总蛋白95.4g/L,白蛋白39.9g/L,球蛋白55.5g/L,β2微球蛋白7.37mg/L,免疫球蛋白IgM0.46g/L,IgG69.5g/L,IgA0.59g/L。行骨髓穿刺干抽,骨髓活检示浆细胞比值增高,呈结节状分布,可见原幼浆细胞。血清蛋白电泳γ蛋白43.3g/L,见M蛋白。免疫固定电泳示IgG71.4g/L,IgM0.218g/L,λ轻链65.6g/L,提示IgG/λ型。尿本周蛋白电泳阳性λ型。诊断多发性骨髓瘤合并髓外浸润。给予VAD(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化疗6疗程,同时口服沙利度胺200mg/日,复查免疫球蛋白正常,血清蛋白电泳正常。复查骨髓涂片示浆细胞比值正常。胸部CT示左胸壁肿块未见缩小。停化疗3月后复查骨髓示浆细胞比值9.2%,胸部CT示左侧第7肋处肿块,右侧第3、6、9、10肋骨局部密度增高,临近胸膜增厚。查生化示球蛋白41g/L,免疫球蛋白示IgG,29.66g/L,IgA0.11,IgM0.19,血清蛋白电泳见M成分,免疫固定电泳IgG/λ型。尿本周蛋白电泳阳性λ型。再次换用DECP(顺铂30mgd1-3,足叶乙甙100mgd1-3,环磷酰胺500mgd1-3,强的松1mg/kgd1-5)方案化疗,并生存至今。   2 讨论   多发性骨髓瘤髓外浸润(Extramedullary plasmacytomas,EMP)指骨的髓质腔隙外存在的浆细胞肿块,分原发性和继发性;可以在MM发病时即同时存在,甚至作为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也可以在MM治疗的过程中出现,甚至在MM患者的骨髓、M蛋白浓度等监测指标控制平稳时,因其他原因偶然发现。因此,MM合并髓外浸润的患者在临床上占有一定的比例,不似原先认为的那样罕见。有研究表明,EMP在新诊断MM中的发病率为7%-18%,在随访中有6%-20%的病人发展为EMP[1]。但是其中绝大多数患者可能因为缺乏特征性的症状、体征,医生对髓外浸润未能及时发现而漏诊。与髓内MM相比,EMP的患者发病年龄较低,常小于55岁[2],男性多见,轻链病和伴广泛的骨病变较常见。骨骼旁软组织是最常见的骨外病变部位,(约占80%),皮肤、气道、肝、肾和乳腺的病变亦有报道,罕见于甲状腺、胸膜等处。本例患者胸部肿块即为骨髓瘤细胞局部浸润所致。多发性骨髓瘤特征免疫表型是CD45-,CD38++,CD56+ /-,CD19-[3]。多发性骨髓瘤髓外浸润免疫表型与髓内相同。本例患者虽然行免疫组化检查,但未包含MM特征表型,因此误诊。EMP的发生机制不明,可能的机制为粘附分子的低表达,特别是VLA-4和CD44,同时合并CD56的缺失,它能通过损害骨髓瘤细胞与骨髓内皮细胞的粘附,下调P选择素,低表达蛋白激酶受体,例如CCR1、CCR2,或者下调CXCR4及它的配体SDF-1α,它们与骨髓瘤细胞的归巢相关,最终下调四跨膜蛋白超家族表达或者增加血管生成从而促进疾病扩散[4]。与无髓外播散的MM相比,EMP患者常以耐药,早期复发和较短生存期为主要特征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