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章、发现良策的能力.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发现良策的能力 - 思考思考再思考 干部应具备的第二种能力,乃是“发现良策的能力”。当你已经把握住问题,确定了达成的目标之后,紧接着要想的,便是用什么方法去发现它。如果只有目标而没有良好的的达成方法,那么目标虽在眼前,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一切的希望只是画饼而已。 “没有办法”课长 某公司有一位课长,他老兄有一种怪癖。那就是当部属提出任何新的设计时,他总是会闭目沉思一会,然后说:“嗯,不错,想得真妙,但太难办了------!理由是-----一等话来开头,最后以“--------所以没办法”结束,这是他的一贯作风。 这位老兄在课长会议的时候,也同样喜欢说:“嗯,--------没办法”。也许他的脑筋特别灵光,任何有办法的事,他总都会说出一套“没办法”的理由来。这位课长的口头语久而久之便流传到了全公司。于是大家在背后替他起了个“没办法课长”的雅号。而这位课长依然是吾行吾素,天天说着“没办法”“太难了”来过日子。 没有人员,又没有预算 上面那则故事,必不是凭空胡说的,说不定在你的周围,就有这种人呢! 大家给他取个绰号,做为笑柄,还算是相当厚道,而各人的心理是相当健康的呢,因为大家如把这种口口声声“没办法”的人看做是“异色”,就不免伤了感情,而要是被“没办法”“太难了”的口头禅沁及内心,会使整个环境蒙上一层阴影,大家变成消极、保守、因循苟且,那就不可救药了。 对所发生的新问题,有些公司会花很多的时间去研究,讨论何以有人会说“没办法”。讨论起来你言我语莫衷一是,但发言的内容总是怎么样的“没办法”怎么样的“太难了”。他们从不讨论,只要“怎样做就可能”,而只是在“不能做”的理由辩解上钻牛角尖。 我敢断定,这样的公司是毫无希望的。一提出计划,就以“人手不够”,“没有经费”等习惯用语来推诿,怎么会有所作为?事实上在今天要找一家人手与经费都十分充裕的公司,实在是难乎其难的。而人手与经费都充裕的公司,可说人人都会经营,又何须劳驾这些课长、股长呢?问题是要能在人手缺欠,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如何出奇利胜,乃至无中生有。干部的高薪就是为这些能力而支付的。所以见事畏难,老在口头上挂着“没办法”“太难了”的干部,最好及早辞职以谢,免得把这种灰色论调传染给他人。 我们公司里充满着一片“没办法”“太难了”的论调。 虽不至如此,但不能算是积极进取。 我们公司上下一致,都能排除万难,把它变成可能。 突破常识的解决办法 自从一九二零年代受了汽车普遍化的影响,原为“路上霸王”的铁路事业逐渐没落了。先是小汽车夺去了近程旅客;接着货运卡车夺去了货运业务;后来航空器又夺去了商务旅客,铁路事业竟沦落为“没落产业”的代表。纽约中央铁路公司是全美第二大的铁路公司,他也不例外,陷入了经营困难的厄运。 最成问题的是,铁路事业有不可避免的固定开销,如轨道桥梁、机车、车厢等设备的修理,都需要大量经费。而且又不能因顾客减少而随意减少列车班次]。即使说可以重新调度减少行车,顶多也只能节省一些燃料费而已,人事费与维持费仍然无法降低。中央铁路公司又不像日本的民营铁路那样,凭着雄厚的资本力,可以兼办卡车或地产事业。所以该公司受了各方面的限制,步步陷入了经营真正是“没办法”“太难了”! 正在这时候,中央铁路公司内却有人想出了一个起死回生的妙案,然而却是“不合常理”的奇想。原来该公司有总长四百里以上的轨道,其大部分是复复线-------四线轨道------分坐货车专线和客车专线,各有上下行单行轨道。这人认为这种做法太浪费了,可以把货车、客车合用同一条轨道,废除单行道,而使列车在同一轨道上相向行驶。对开的列车在行驶到快相遇的时候,使一车转入另一条空着的岔道,让侯对面来车通过,再次相遇的时候,又切入另以站的岔道。如果再加尽量缩短列车间隔,使轨道的使用更有效的话,不需复复线,只要复线就够用了。如此,可以缩减一半的轨道维持费。 当这种不合常理,绝妙透顶的案子送到公司当局时,经营者表示“有意思”接受这个案子,马上着手研究各种可行的办法。错车场应该设在那些地方?那就是说,相向而来的火车,要在那里切换轨道,速度更如何配合,用什么方法迅速确实的计算,用什么方法确切的传递行车指令,如何有效的调度等等问题。 这些问题,都很快的解决了,“迅速确实的计算能力”可以使用电子计算机,指令和动作的完全一致,可藉各种精巧的自动控制器和遥控仪器。于是立刻才取行动,大事改革,大约花了八年的时光,把所有复复线拆除改为复线,达成了“减少轨道,不减车次”的革命性创举。 用“过去的办法”省事法 上面的故事告诉我们,“没办法”这句话是不可以随便说出的,任何一个难题,都有种种解决的方法,这是现代经营观念的一个特色。 对于一个新的方案产生,“成功型”的公司和“失败行”的公司所表现的感度就根本不同。成功型的公司负责人总不说“没办法”,而是说

文档评论(0)

dart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