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琴學資料:海外发现龙吟馆琴谱孤本-谢孝苹 ★《海外发现〈龙吟馆琴谱〉孤本——为庆祝梅庵琴社创建六十周年而作》(谢孝苹) (一) 1931年刊行的《梅庵琴谱》及1958年的重刊本,多处提到王燕卿先生的《龙吟观琴谱》。两谱之间的关系似乎是《龙吟观琴谱》为早期王燕卿所辑撰,后来补充改订,更名为《梅庵琴谱》。《龙吟》为《梅庵》之前身,二谱皆王燕卿先生所撰述也。请看下面诸论述: 1931年南通徐昂(益修)在《王翁宾鲁传》中说“尝著《龙吟观琴谱》,坎然欲改造,未果”。按王燕卿先生名宾鲁,山东诸城人。益修先生此话的意思,完全肯定了《龙吟观琴谱》是王翁所著,而他自己很不满意,(“坎然”,不平之意。)想重行修订改作,但未能实现。邵大苏先生1931年8月为《梅庵琴谱》写的跋文中说:“先生尝曰:吾以丧葬累鲁人赵君,所藏与古斋琴即以贶其子。遗命葬清凉山麓。立孙闻之恸,取先生《龙吟观琴谱》残稿,重为编订,而余兴参校之役。”邵大苏先生认为《龙吟观琴谱》为王燕卿先生所有,但没有确认是王燕卿先生所著。 1958年南通徐立孙先生(益修先生之弟),在重刊《梅庵琴谱》序中说:“1921年夏历四月十八日,先生归道山,享年五十有五。遗命葬清凉山麓,卓与大苏心丧不能释,取先生《龙吟观谱》残稿重为订述,易其名为《梅庵琴谱》。”徐立孙先生也是说《龙吟观谱》是王燕卿先生所有,是《梅庵琴谱》的前身。1959年5月,中国音乐家协会江苏省分会筹委会为新刊《梅庵琴谱》写的前言中同样说:“1931年,古琴家徐立孙先生将王宾鲁先生的《龙吟观谱》残稿重加编订,成为两卷石印本,定名为《梅庵琴谱》。” 如果说,邵大苏、徐立孙二先生对《龙吟观琴谱》著作人的叙说,尚留有余地,未加肯定的话,那么,新近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则言之凿凿,完全肯定《龙吟观琴谱》的撰著人是王燕卿了。1989年4月问世的《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663页“王宾鲁”辞条中曰:“王宾鲁为改革琴艺曾著《龙吟观琴谱》,未及完成。后由其弟子徐卓、邵大苏等据其残稿订述,以王宾鲁教琴之地‘梅庵’名谱,改署《梅庵琴谱》。”真相如何?长期以来,人云亦云,未有人探其究竟。今著者从流传海外的中国典籍中,发现了一部叫做《龙吟馆琴谱》的琴书。“馆”与“观”有一字之差而音近。细审其内容,可以确认《龙吟馆琴谱》就是《龙吟观琴谱》,是《梅庵琴谱》的祖谱。辑撰人为山东历城毛式郇,而不是王燕卿。 (二) 这里先简述一下《龙吟馆琴谱》的发现和得来的经过。1985年5月,中国音乐家协会和文化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在扬州联合召开“全国第三次古琴打谱会”。会中从古琴家、香港中文大学饶宗颐教授提供的线索获悉:荷兰琴家高罗佩生前藏书,现全归荷兰莱顿大学汉学图书馆庋藏。而在中国已经佚失的《龙吟馆琴谱》,就收藏在莱顿的书库中。高罗佩是荷兰著名汉学家,对中国传统文化造诣甚深。四十年代曾任荷兰国驻中国大使馆一等秘书。战后调任荷兰驻日本大使馆参赞,旋擢升荷兰驻日本兼韩国大使,1967年患癌症在海牙去世。今其夫人水世芳女士(华人)尚健在,卜居荷兰莱顿。高罗佩邃于琴学,他撰写的出版于日本东京的《琴道》一书,是外国人撰写中国古琴学的巨著。他和已故古琴家查阜西先生交谊至深。战争年代,琴谱不值钱,高罗佩在重庆、昆明广搜琴谱和其他书籍,因此他藏有大量汉籍书刊,其中许多今在中国已逸失,属于孤本,《龙吟馆琴谱》就是其中之一。著者得此讯息,求助于莱顿大学汉学图书馆馆长马大任先生。大任是温州古琴家马寿洛老先生之孙,著名书法家马公愚先生之子。马不久离任,又得到继任馆长台籍吴荣子女士大力帮助,将《龙吟馆琴谱》借出,委托设在莱顿的国际文献公司(IDC)制成显微平片。1986年9月,IDC总裁德明克先生来北京参加国际书展,将显微平片携来赠送给我。简述《龙吟馆琴谱》得来经过,一方面聊表我对饶宗颐、马大任、吴荣子、德明克等诸先生女士们的铭感微忱,一方面说明国际文化界乐于不分国界无条件地为研究人员服务。由此不免想起国内个别单位,对文献资料,尤其是善本图书的借阅,加以种种不合理的限制,或者采取昂贵收费的办法,制造许多人为障碍,眼看图书在架而借不出来。这种把图书禁锢起来的做法,实在令人无法理解。现在我已将莱顿大学惠赠的显微平片转献给中国文化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收藏。《龙吟馆琴谱》的面貌,可以一览无遗了。 (三) 莱顿所藏《龙吟馆琴谱》不是残卷,是一部完整的琴谱。它分上下两卷,上卷论音律、指法、调弦、转调等。这一部分除诠释指法与《梅庵谱》大致相同外,其他皆不相同。下卷为琴谱,刊载《平沙落雁》、《长门怨》、《关山月》、《秋闺怨》、《挟仙游》、《春闺怨》、《秋江夜泊》和《捣衣》共八曲。这八曲全部为《梅庵琴谱》所收。不过《梅庵谱》将《秋闺怨》改名《秋夜长》,《春闺怨》改名《玉楼春晓》。《梅庵琴谱》除辑录这八曲外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