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加手法针刺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技术.docVIP

电针加手法针刺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技术.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电针加手法针刺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技术   尿道综合征是指有下尿路刺激症状(尿频、尿急、排尿不畅和少腹坠胀等),而无膀胱、尿道器质性病变及明显菌尿的一组证候群。因多发于中青年妇女(40-49岁),所以常称为女性尿道综合征(FUS)。针刺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被认为是一种安全、简便、易行、经济、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此方法的有效性是通过神经反射实现的,通过神经反射调整交感和(或)副交感神经对膀胱逼尿肌和内括约肌的影响,从而调整膀胱的贮、排尿功能。   适应证   ①女性患者,18~70岁。②主症至少具备尿频、尿急以及排尿困难等,并具备中医淋证或癃证诊断标准。③尿常规检查正常。   禁忌证   排除的病症①存在严重心、脑、肝、肾疾病的患者;②对针灸疗法过敏的患者;③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④子宫大出血患者;⑤针刺局部皮肤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患者;⑥急性尿潴留患者。   禁忌的情况①经期妇女;②孕期妇女;③膀胱未排空;④过度饥饿;⑤过度劳累;⑥过饱;⑦大汗;⑧大怒。操作方法   器械准备 见表1。   操作步骤   穴位选择 第一组为关元、大赫、水道、三阴交;第二组为肾俞、会阳、中膂俞、委中。两组交替使用。穴位加减:伴有肝气郁结表现者如胁肋胀满、口苦、烦躁等症状者,加阳陵泉。   穴位定位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经穴部位》(GB 12346-90)(1990年)。①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②大赫:在下腹部,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③水道:在下腹部,脐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④三阴交: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⑤肾俞:在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⑥会阳:在骶部,尾骨端旁开0.5寸。⑦中膂俞:在骶部,骶正中脊旁开1.5寸,平第3骶后孔。⑧委中:在胭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⑨阳陵泉:在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针刺深度①腹部、骶部穴位在膀胱排空后进针,肾俞直刺25 mm,以局部产生针感为度,中膂俞直刺40~50 mm,使针感持续传至膀胱及会阴、尿道部位,会阳向外上45°斜刺进针40~50 mm,并使针感持续传至会阴及尿道部位;腹部穴位采用向下45°斜刺25-40mm,并使针感持续传至膀胱、会阴及尿道部位。②下肢穴位进针25~40 mm,以局部酸胀为度。   针刺技术 电针方法:在按相应深度进针后,腹部或骶部穴位针感传导至膀胱、会阴及尿道部,以上穴位在针刺得气后,顺时针方向捻转45°,频率10次/分,捻针1分钟(采用捻转补法),然后分别接通电针疏密波治疗,频率恒定为疏波4 Hz、密波20 Hz,电针强度以患者舒适为度,下肢穴位进针后以局部酸胀为度,留针20分钟。   治疗时间及疗程   每次治疗留针20分钟,治疗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关键技术环节   “骶穴长针深刺”技术在临床治疗上,根据《灵枢》“内闭不得溲,刺足少阴、太阳于骶上以长针”,主要穴位针刺时针刺深度要达到要求,这样才能使针感持续传至膀胱及会阴、尿道部位。   要求“气至病所”   针刺时要求针感传导,尤其是骶部及腹部的穴位,要求针感持续传至膀胱、会阴及尿道部位,产生“气至病所”,发挥“气至而有效”的效应。   电针参数 以电针疏密波为佳。频率恒定为疏波4 Hz、密波20 Hz,电针强度以患者舒适为度。   针刺手法(捻转补法) 得气后,顺时针方向捻转45°,频率10次/分钟,捻针1分钟,然后留针。   注意事项   预防针刺意外 腹部、骶部穴位应在膀胱排空后针刺;过饥患者应稍进食后针刺;刚进餐的患者应在餐后1小时接受针刺;因奔跑来诊致大汗出的患者应稍事休息后治疗;对其他不宜立即针刺的患者要做好解释工作。   选择合适针具 针具要及时消毒备用,建议患者使用一次性针具;针具使用前后均要严格检查,如发现有针尖毛刺、针身粗糙、弯曲、有折痕、斑剥、锈迹者,应予剔除。   安全使用电针仪 做好电针仪的日常检查、检测工作,接通前选择合适波形、频率,电流强度调节刻度归零;调节时注意强度由小到大调节,以患者舒适为度。   医者要守神 操作者要集中注意力,不被外界事物干扰,注意补泻手法的操作和获得针感。   注意观察患者 针刺时和针刺后均要注意观察患者情况,及时调整针刺方向和刺激强度。   保护患者隐私 患者在接受针灸治疗时,暴露身体部位较多,因此要做好保护隐私工作,在没有条件做到男女分区治疗的情况下,要求诊室内床位问有不透明分隔。   可能的意外情况及处理方案   针刺过敏(含晕针) 轻度表现为精神疲倦,头晕目眩,恶心呕吐;重度表现为心慌气短,面色苍白,出冷汗,脉象细弱,甚则神志昏迷,唇甲青紫,血压下降,二便失禁,脉微欲绝等。   处理:立即

文档评论(0)

sis_lx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