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挈相长.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相挈相长   “Audi”始末   August Horch(奥古斯特·霍希),一个传奇却又离我们远去的名字——这个铁匠家庭出生的孩子,从小在机械方面就拥有很高的天赋,13岁时就在父亲的铁匠铺独立造出了一辆拥有三个轮子的大轮车。谁能想到这个终生都没能取得合法驾照的小子,日后竟然创造了一个享誉全球的豪华汽车品牌。如果现在他还能到充满奇迹的中国汽车市场看一看,我想他一定会说一句话:真想再活五百年!   Horch的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早在1899年,他就与投资合伙人创办了Horch Cie公司并开始研发汽车用发动机。1903年,Horch推出了自己的首款汽车产品Modell 3,搭载2.4L 4缸发动机,功率16千瓦。随后这款产品在一系列汽车比赛中赢得了胜利,给了当时已经不算年轻的霍希很大鼓励。1907年,Horch的公司又推出了第一部搭载6缸发动机的Horch 26/65PS,不过在那之后,他和公司监事会在很多问题上出现了严重的意见分歧,于是1909年初,他离开了这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公司并创建了August Horch Automobilwerke GmbH。然而,由于“Horch”这个词又出现在公司名称中,没能通过注册,打官司也没打赢,只好另辟蹊径。有聪明人给他出了个主意——翻译成别的语言吧。从意思上来讲大概是这样的:来自德语的horchen=h?ren=Audi(拉丁语:听),一定要问区别的话,好像horchen多少有点儿“偷听”的意思。德语动词是以en结尾的,Horch把它当做姓氏,自然就将词尾去掉了。但不管怎样,日后享誉世界的Audi就这样诞生了!   回首我们共同走过的25年   追溯一百多年前的往事显得遥远而力不能及,仿佛隔着真空在喊话——声音再大也不能为彼此找到交集。还是回到身边,其实一直有一个跟我们共同成长的巨人——一汽-大众奥迪。《汽车之友》创刊于1986年,至今已有27年,当年的第一代汽车媒体人到现在仍在辛勤耕耘;两年后的1988年,一汽就与奥迪签署了“关于在一汽生产奥迪的技术转让许可证合同”并开始组装生产奥迪100型轿车,当年共组装了499辆。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高档轿车的技术转让合同。此后20多年时间里,一汽与奥迪不断深入合作,创造了中国汽车史上无数个第一。我们在想,当时在场的人当中,有多少人能想到这一纸合同会给后来的中国汽车工业造成这么深远的影响,这难道不能称之为是一种创造?   大家可能觉得这只是一纸合同,然而在当时的条件下,签署这样一份史无前例的合同,需要极大的勇气、魄力和长远的眼光,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涉及的方方面面也极为复杂,可谓披荆斩棘。一句话:大家都是有故事的人!对于这段历史,我特意去找主编胡岩印证了一些细节。   当时我们开始涉足汽车专业期刊时间也不长,中国还没有先例可循,只能靠着仅有的资源学老外,看国外的同行都关注点儿什么。虽然我们都不是新闻专业出身,但凭着自己的直觉,也知道一汽和奥迪签约合作在业界是件大事儿。   当时改革开放十多年了,中国人见着许多之前根本看不着的东西,汽车也是一样。那时候国内轿车还是按指标和级别配发,老百姓说买汽车根本就是个玩笑。一汽作为中国最早的汽车产业基地,也肩负了探索中国汽车工业出路的重任。一汽当时的厂长耿昭杰心里明白,中国汽车工业再这样下去,很难赶上以欧美企业为代表的国际先进水平,要想掌握中高级轿车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就必须先让人家进来,连门都不让进还谈什么学习啊。通过技术转让和组装生产的方式逐步将核心部分消化吸收,在当时的条件下不能不说是件弊大于利、意义深远的好事儿。   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一汽组织了一批专家队伍出国考察,最终选定引进克莱斯勒的488发动机。   也就在这个时候,德国大众得知了中国一汽正在满世界寻求合作伙伴。时任德国大众董事长的哈恩,非常敏锐地意识到这是奥迪进入中国发展的绝佳机会。于是很快在1987年,两位奥迪公司的高层代表来到长春,先期进行投石问路,结果显然不错,哈恩很快也来了,并且发现   一汽购买的克莱斯勒488型发动机技术源自奥迪,完全可以搭载在奥迪100车型上。   耿昭杰马上给正在美国跟克莱斯勒谈判的、时任一汽总经济师的吕福源打了个电话。当时我们已经购买了发动机的生产线,美国人的意思再购买一条道奇600的生产线,并且喊价极高!吕福源接到这个电话就撤出了和美国人的谈判,并且   德国人动作极为麻利,一个月后就在狼堡把装了克莱斯勒发动机的奥迪100弄出来了。当时好多一汽的人都觉得不可思议。经过测试,这款新打造的奥迪100各项性能都良好,最高车速能达到205km/h,这在当时是个非常了不起的数据。   以下是一汽的官方记录,此时一汽决策层已经倾向于与奥迪合作生产奥迪100。理由如下:   第

文档评论(0)

fa159y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