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60例临床分析.docVIP

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60例临床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60例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观察经阴道超声(TVS)对子宫内膜息肉(EMP)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阴道超声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54例TVS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诊断符合率为90%。误诊为黏膜下子宫肌瘤、内膜增厚等共6例,其中检查时子宫内膜为增生期的1 例,子宫内膜为分泌期的5例。总误诊率为10% 。 结论 子宫内膜息肉在不同月经周期时声像有明显差异,增殖期TVUS检查子宫内膜息肉的检出率和诊断符合率更高。   [关键词] 子宫内膜息肉;经阴道彩色多普勒;月经周期;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 R71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8(b)-0109-03   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MP)是妇科常见病,它是由于子宫内膜腺体和纤维间质局限性增生隆起而形成的一种带蒂的瘤样病变,不是真正的肿瘤[1]。EMP可引起不规则阴道流血、月经过多、不孕、流产、甚至癌变[2]。它与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等其他宫腔病变不易鉴别[3]。本研究选择2010年3月~2011年10月在本院确诊为EMP的60例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旨在寻找提高EMP诊断的有效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1年10月在本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EMP 患者60例,年龄20~56岁,平均(34.8±2.5)岁,不规则阴道流血、经期延长42例,月经稀少25例,不孕18 例,12例无明显症状。检查时为增生期的42例,分泌期的18 例。   1.2 检查方法   使用仪器:百胜MaLab90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探头频率6.5~7.5 MHz,患者检查前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阴道探头顶端涂上少量耦合剂,套上避孕套,在避孕套顶端涂上一层无菌耦合剂,放入阴道内进行纵切、横切、冠状切等多切面的扫查,对子宫、附件进行常规检查测量,观察内膜的厚度、回声,病灶位置、大小、数量、形态、内部回声、基底部与内膜、肌层的关系,血流分布情况等。检查时,动作要轻柔,避免过度挤压,探头尽量垂直宫腔,在前位或后位子宫较易获得满意的图像,水平位子宫可适当充盈膀胱或用手在腹部适当加压后获得较满意的图像。   2 结果   2.1 TVS诊断结果   本组病例60例均经病理诊断为EMP,54例TVS诊断为EMP,诊断符合率为90%。误诊为黏膜下子宫肌瘤、内膜增厚等共6例,其中检查时子宫内膜为增殖期的1 例,子宫内膜为分泌期的5例,总误诊率为10%。   2.2 超声表现   2.21 增殖期组EMP声像 ①无合并子宫其他病变的单纯EMP者子宫大小正常或稍增大;②子宫内膜呈典型的“三线征”,宫腔内可见舌状或类圆形、大小不一的中等偏强或等回声结节,少部分呈低回声或内伴低回声区,呈单发或多发;③宫腔线偏移,大部分患者在纵切面和(或)横切面可见宫腔线偏移,体积较少者偏移不明显;④较大的息肉充满宫腔,伴息肉囊性变者内见囊性暗区,息肉与正常内膜间界限清晰,基底部与肌壁间可见正常子宫内膜回声,呈双边征;⑤多发EMP者,息肉间可见正常内膜回声,息肉间界限清晰;⑥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CDFI):大部分EMP见短条状彩色血流信号由基底部穿入,阻力指数(RI)约为0.6。   2.2.2 分泌期组EMP声像 ①无合并子宫其他病变者,子宫大小正常或稍增大;②子宫内膜呈均匀一致的梭状或条状高回声,宫腔内隐约可见单个或多个舌状或类圆形、大小不一的中等偏强高回声结节;③多发息肉者,息肉间界限模糊不清;④宫腔线模糊不清;⑤息肉较大的充满宫腔,息肉边缘与正常内膜间界限因内膜回声增强而模糊不清;⑥CDFI:大部分EMP可见点条状彩色血流信号,RI在0.6左右。   3 讨论   EMP常会导致异常子宫出血和不孕症,临床表现为经前、经后少量阴道出血,月经量过多、经期延长或月经周期不规律[4]。EMP对卵巢激素反应不同,部分可在月经期随子宫内膜脱落,部分形成局限性异常增生性改变[5]。EMP是由于子宫内膜腺体和纤维间质局限增生隆起而形成的一种瘤样病变,常见于 35 岁以上的妇女,其恶变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递增,以 35 ~50 岁多见。它的形成与过高的雌激素刺激有关[6],而更年期和绝经后妇女恶变率可高达10%[7]。EMP的常用诊断方法主要有诊断性刮宫、宫腔镜及宫腔造影等,但因其具有侵入性、创伤性、费用高,部分患者难以接受。超声检查是初步诊断EMP最常用的方法,经阴道超声操作简便,无需充盈膀胱,无创伤。探头置于阴道后穹隆等部位,与子宫贴近,排除肠气的干扰,图像显示清楚。因此,EMP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变得尤为重要。本组

文档评论(0)

fa159y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