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下试卷 人教版第六册.doc

2006年4月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下试卷 人教版第六册.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6年4月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高三试卷 语 文 制卷人:戈骅 (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第Ⅰ卷(客观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处 chǔ 处方 处置 处变不惊 安常处顺 B.数 shǔ 数落 数说 数伏 在数难逃 C.溃 kuì 溃烂 溃脓 溃败 溃不成军 D.炮 páo 炮烙 炮制 炮干 炮炼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 A.艾滋病在全球呈现漫延的趋势,成为人类的公害,这已经是无庸质疑的事实。 B.许多骗子正是利用某些人想占小便宜的心理,设置诱耳和陷阱,引人上当而得逞的。 C.张家界奇异的山水使人流连忘返,当地人的淳朴与热情好客叫人乐不思蜀。 D.说话、写文章都要做到要言不烦,切不可一匙牛奶搀半桶水。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今年这一地区遭受了旱灾,部分农牧民生产、生活困难,当地政府必须重视减负工 作,让他们得到休养生息。 B.辩论会上,辩手们纵横捭阂、广开言路,既表现出严密深刻的思维,又显示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C.“欲写龙湫难下笔,不来雁荡是虚生”,当游览到雁荡山大龙湫瀑布时,人们真有种乐此不疲、不愿离去的感觉。 D.对新教材的修订,大家已经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最后我想再补充几点,就权当抛砖引玉吧。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为了总结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经验,王老师近几年来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有关“研究性学习”的材料,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素材。 B.新教材在练习题的设计上用力甚多、改动颇大,因为设计练习题是为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深入探究的非常重要的途径。 C.从维护联合国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中方不赞成为安理会改革设定时限,更不赞成以强行表决的方式处理尚缺乏广泛共识的不成熟方案。 D.四川教育学会常务副秘书长纪大海认为,学校不能剥夺学生使用手机,但是为了保证更多人受教育的权利,在学校范围之内作出限制性的规定无可厚非。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①在一定条件下,朦胧比清晰更富美感。古人云:“马上看壮士,月下观美人”。据天文学家称,即使是满月——十五的月亮,其亮度也只相当于阳光的五十万分之一。 ②长江三峡的神女峰,终年云雾缭绕,其险峻奇诡尽在半遮半掩之中,故有“半入仙境半人间”的飘渺意境。这种“飘渺”亦即朦胧。常导致人们产生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叫做“浮想联翩”。倘若有人走近去,实地考察一番,想那如仙似幻的景色必然减半,所得不过一片残山瘦水古树怪石而已。 ③所以,朦胧可以使一些事物得以藏拙遮丑而趋于尽美。“明察秋毫”则很难获得持久的美感享受。 ④现代企业管理学中有一门课叫做“行为科学”,它用社会心理学来研究人的行为及产生种种行为的原因,认为:人的欲望(或称需要)是人的行为的发动器,倘欲望完全被行为实现而满足了,欲望立即消失,产生索然之感,这时候就需要另一种新的欲望来发动新的行为。而“朦胧”总是使人不识庐山真面目,赏美心理永远不能完全满足,也就不会兴味索然。美感最强烈之点是刚刚触到迫切欲赏的美物而又没有完全得到的那一瞬间,这一瞬间就产生“临界点美感”,朦胧的美学功能就包括使人总是保持在兴趣盎然而不是索然的“临界点美感”上。 ⑤为满足人类这一固有的审美心理,作家为文则必须含蓄,状物抒情也必须蕴藉,即所谓“意贵透彻,语忌直率”。诚然,朦胧不是晦涩,不是让谁也看不懂,更不是一团漆黑。一言以蔽之:朦胧使美感纯化,使美感丰厚,使美感不衰。 5.对文中概念“临界点美感”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它产生于刚刚触到迫切欲赏的美物而又没有完全得到的那一瞬间 B.“临界点美感”所构成的心理基础是对美的事物的一种满足 C.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临界点美感”是最强烈的美的感受 D.使人保持在兴趣盎然的“临界点美感”上,是朦胧的美学功能之一 6.下列能作为“朦胧使美感纯化”这个观点的依据的一项是 ( ) A.朦胧导致人们产生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即“浮想联翩” B.朦胧可以使一些事物得以藏拙遮丑而趋于尽美 C.朦胧不仅可以使美感丰厚,并且还能使之长久不衰 D.明察秋毫(不朦胧)则很难获得持久的美感享受 7.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