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的前世今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茄子的前世今生   有一种近乎传奇的说法:茄子是外国人给中国人种的,因为那时候茄子是一种毒药,外国人想叫中国人吃了身体越来越差。可是没想到中国人把茄子种在了大蒜和大葱的旁边,两种克毒的植物中消了茄子里的毒素,最后茄子在中国人的手里变成了美味的食品。   史实并非如此。茄子与黄瓜、蚕豆一样,它的祖籍在印度,有4000多年栽培历史。据说,原产印度的茄子,状如鸡蛋,英文中茄子一词直译为“种植蛋”、“蛋形种植物”,意译为“蛋果”;美国名意即“爱的苹果”,可见,他们的祖先也把椭圆形的茄子当作“瓜果”。   植物考古给今人绘出一幅清晰的茄子传播路线:波斯人将茄子从印度带入非洲,其后由西班牙进入美国。茄子在传入中国的同时,向西经波斯传入非洲北部,到十三世纪,才传入欧洲,十七世纪又从欧洲传到北美,遍及了全世界。   茄名探奇   隋大业四年(608),隋炀帝杨广吃了茄子以后,见茄子色彩奇异,又因其无论圆形、卵形,抑或条形,皆以紫色为多,特改名为“昆仑紫瓜”,有时简称为昆仑瓜。此后,隋代都称茄子为“昆味”了。此事《清异录》有详载:“落酥本名茄子。炀帝缘饰为昆仑紫瓜,人间但名‘昆味’而已。” 有的典籍则说,从以昆仑为其名来看,很可能是汉代时从丝绸之路引进的。有学者说,隋唐时称南洋海中的一些国家为“昆仑”,被掠来唐的奴婢称为昆仑奴,南洋传进来的茄子便自然冠以“昆仑”之名了。   茄子一名早在汉代《水经》中就已出现。然而,一直到唐代未曾普遍栽种,茄子乃是“进口蔬果”,当时十分金贵,一般平头百姓根本吃不到它。生活在唐代的段成式(《酉阳杂俎》作者)年轻时,随父亲段文昌赴剑南节度使任,在四川吃到茄子,不知茄子的来龙去脉,因而请教他人:“(段)成式因就节下,食伽子(即茄子)数蒂。偶问工部员外郎张周封伽子故事,张云:一名落苏。”由此可知,即使到了唐代后期,茄子并未普及,但当时已有人称它为“落苏”了。   唐代人又为什么要称茄子为落苏呢?有学者以为,这与中国佛教僧人有关。 茄子的传入,首功当推佛教僧人。汉魏六朝时期,来自西天(中国古代泛指指印度和西域多国)的僧人,随着输入佛教的同时,也带来了茄子。茄子经佛教僧人的引进后,渐渐地成为中国人餐桌上的主要蔬菜品种之一。唐代时候,又从暹罗(泰国)传入较为罕见的白茄。因为佛书上说:乳生酪、酪成酥,酪酥即乳的精制品。烧熟后如酥状的白茄,色又如乳制品,中国僧尼们把它比作乳的精制品,因而戏称为酪酥。于是,口口相传,不胫而走,由“酪酥”转化为“酪苏”或者“落苏”;继而又将不是白色的茄子亦照样一视同仁地称之为“酪苏”或者“落苏”。   及至五代十国时,吴越国君钱镠的儿子是瘸子,竟捕风捉影地把它与“杭人为避钱爱子跛足之讳”挂上了钩,且写进《渑水燕谈录》一书中,实见笑后世之举。当时江浙一带民间曾流传个《茄子与瘸子》的绕口令:“北边来了一个瘸子,背着一捆橛子;南边来了一个瘸子,背着一筐茄子。背橛子的瘸子打背茄子的瘸子一橛子,背茄子的瘸子打了背橛子的瘸子一茄子。” 另一则绕口令道:“打南边儿来了个瘸子,手里托着个碟子,碟子里装着个茄子。地下钉着个橛子,绊倒了拿碟子的瘸子,撒了碟子里的茄子。气得瘸子撇了碟子,拔了橛子,踩了茄子。”绕口令中的“茄”与“瘸”韵脚相同,且两字都含“加”,黎民百姓唯恐触犯吴王忌讳,便根据茄味似酪酥而改名为酪苏。其实,即使是宋人,也不认为茄子俗称落苏是为钱王避讳,陆游的《老学庵笔记》中就这样认为:“《酉阳杂俎》云:茄子一名落苏;今吴人正谓之落苏。钱工有子跛足,以声相近,故恶人言茄子,亦未必然。”   秀色可餐   中国古人食有茄,亦很会烹茄。1500年前南北朝我国第一部农书《齐民要术》就有缹茄子法;《遵生八笺》记有糟茄、淡茄、糟瓜茄、糖蒸茄、鹌鹑茄、香瓜茄、糖醋茄等8种烹调茄子的方法。“糟茄”也是明代宫廷时令菜肴。《明宫史》》饮食好尚》记载:“九月……是月也,糟瓜茄。”糟瓜茄就是糟茄子,其制法:“每五斤盐十两,和糟拌匀,用铜钱五十文逐层铺上,经十日取钱,不用别换糟入瓶收。久翠色如新。”元代忽思慧首将茄子列入皇帝的膳单,唐代显贵段成式把茄子作为佳蔬而常食。   大凡文学名著中描写美食,概赛不过曹雪芹的《红楼梦》,宁、荣二府400多人物,大小宴席无数,时令佳肴,四季补品,洋洋大观,不尽其详。钟鸣鼎食的贾府老爷小姐,在吃腻了什么熊掌、鹿肉、山獐、野鸡之类金齑玉脍味,也偶然会想起吃点清爽可口的家常菜。四十一回中刘姥姥二进荣府的时候,众人在大观园的缀锦阁饮宴。贾母特别吩咐王熙凤用茄鲞招待她。一道菜把刘姥姥给吃懵了,便请教说:“告诉我是什么法子弄的,我也弄着吃去。”,凤姐儿所说的“茄鲞”。早先的时候总觉得是奢侈已极,似乎就不是凡间的菜肴。但照现在的情况看,真要想做,也未尝就做不到:先将茄子削皮,切成丁

文档评论(0)

fa159y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