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预后 HIV感染者无症状期可达10年以上。进展为AIDS者病死率很高。平均存活期为12~18个月。同时合并KS及PCP者病死率最高。1年病死率为50%,三年病死率为80%,病程5年几乎全部死亡。 预防 HIV/ADIS患者机会性感染的化学预防近年来已积累了一定经验,但仍存在不同观点。表6系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制定的预防用药建议,有重要参考价值。 img width=554 height=269 src=:81/img//1.9HuiGaoBaLanXing/image007.jpg HIV相关呼吸道感染 大头医生 编辑整理 英文名称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due to HIV 别名 respiratory infection due to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艾滋病毒相关呼吸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呼吸道感染 类别 呼吸科/感染性疾病 ICD号 B23.8 概述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又称艾滋病毒。HIV主要侵犯破坏CD4 T细胞,导致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损害,最终并发严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本病传播迅速,发病缓慢,病死率极高。 流行病学 1.HIV/AIDS流行现状 估计目前全球HIV感染者约600万,至今有1400万AIDS病亡。1998年约有580万新发HIV感染者,较1997年增长约10%。在南部非洲的某些地区,成人中HIV感染者比例高达20%。我国自1985年发现第1例AIDS以来,开始HIV感染率呈较低水平,近5年来HIV传播速度呈现明显增长,1997年全国HIV感染9333例,其中AIDS 281例。HIV感染后未予治疗或干预,则约有50%HIV感染者在10年内发展成为AIDS。由HIV/AIDS所带来的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是极为严重的。 流行病学 1998年全球HIV及其感染的流行情况见表1。 2.HIV传播途径 HIV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为: ①性传播: 同性恋和异性恋性交均可传播HIV;②血液传播: 使用不洁的注射器、输血或血制品;③母婴传播: 孕妇HIV感染后通过胎盘或产后哺育过程中将HIV垂直传播给婴儿;④其他: 如医护人员护理HIV/AIDS患者;实验操作人员或医务人员不慎被HIV/AIDS患者血液等标本污染的锐器刺伤等。 3.HIV/AIDS相关呼吸道感染的病谱及其变迁 1984年Murray分析美国心肺和血液研究所主持的多中心研究。 流行病学 6家医院1064例HIV/AIDS中441例(41%)出现肺部并发症,感染占92%,其中卡氏肺孢子虫(PCP)达85%。1981年作者又报道除PCP外的其他病原体感染增加,包括化脓性细菌性肺炎。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美国推荐SMZco和喷他脒气雾吸入预防PCP获得良效。感染的病谱发生变化,虽然PCP在构成比上仍属首位,但细菌性感染显著增加(表2)。 img width=497 height=272 src=:81/img/1.9HuiGaoBaLanXing/image002.jpg 病因 1984年Murray分析美国心肺和血液研究所主持的多中心研究,HIV是单股正链RNA病毒,RNA基因组、反转录酶和病毒编码蛋白组成其核心。 发病机制 HIV是单股正链RNA病毒,RNA基因组、反转录酶和病毒编码蛋白组成其核心。HIV进入体内,其膜糖蛋白pg120极易与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表面受体相结合,并进入细胞内大量复制、繁殖,破坏辅助T细胞(T4H);HIV已感染的CD4细胞可融合未感染的CD4受体,形成巨核细胞,使TH细胞数减少。受到HIV感染后,机体可经抗体或非抗体介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杀伤作用,使CD4细胞致死。结果导致CD4细胞下降,功能亦受损伤,如对特异性抗原和非特异性抗原刺激反应下降、辅助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能力降低。 发病机制 HIV同样对机体非特异性防御机制如吞噬细胞吞噬功能、NK细胞有抑制作用。总之,HIV/AIDS者机体的免疫功能尤其细胞免疫机制受到损伤,这是导致机体极易招致感染的主要原因。 HIV/AIDS者中肺部感染发病率高,究其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近来研究发现肺泡巨噬细胞亦是HIV攻击的靶细胞之一,细胞数量未见减少但功能(抗原呈递等)降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4H/TS比例降低,Ts升高。HIV病毒负荷量与CD4 细胞耗竭呈线形相关,而血液中CD4 细胞是预测免疫缺陷和肺部机会性感染发生可能性、感染类型及其病原谱的重要指标。 发病机制 HIV/AIDS患者CD4 细胞数量与肺部感染病原体类型密切相关,如鸟-胞内复合分枝杆菌主要见于免疫功能严重受损者C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精益管理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题库答案-2025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docx VIP
- (课件)-第四章辨太阴病脉证并治.ppt VIP
- 第12课 实现人生价值-【中职专用】2024年中职思想政治《哲学与人生》金牌课件(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pptx VIP
- 锁住贪欲升华人生廉政教育党课.pptx VIP
- mipi_DSI参考协议手册_specification_v1-3.pdf VIP
- 广告艺术鉴赏 微电影广告.pptx VIP
- 射线模拟试题 .pdf VIP
- 2024新版控制计划(第一版)实战讲解.pptx VIP
- 乌鲁木齐市绿地分级 2.doc VIP
- EDQM OMCL 试机管理—2019(中英文对照版).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