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情感体验教学的探讨与实践.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情感体验教学的探讨与实践   摘要:语文课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授给学生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作品,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获得情感体验的历程,而情感体验是阅读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知识的价值确实重要,但情感体验的价值也不容忽视。缺乏情感体验的融入,教育或许能在学生的大脑中留下痕迹,但却无法在心灵中,在人生中留下震撼。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情感体验的教育价值作一些探讨,谈谈情感体验教学的探讨与实践,提出几点粗浅的教育方案、措施。   关键词:情感体验教学;探讨;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180-02   一、引言   “情感”是人们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如喜、怒、哀、乐等,是对认知对象的体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体验既是学生获取知识不可或缺的一种心理过程,又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力的源泉。”因此,教师教学要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充分唤起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情感体验。下面简单谈谈情感体验教学探讨与实践的几点做法:   二、抓住文章情境,重注情感熏陶,激发学生情感体验   语文教材的选文洋溢着人文情调,大多数文章都包含浓厚的感情色彩,蕴含着作家丰富的情感,但这些情感有时需要教师的发挥才能体现出来。因此,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去体验作者通过情景传递的情感。如在欣赏《项链》的主人公玛蒂尔德这个任务形象时,我让学生分成两组评价讨论玛蒂尔德,一组找她的缺点,一组找她的优点。五分钟后,学生相继发言,我一边引导发言一边写板书,把人物的优缺点展现在黑板上。接着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价主人公。很显然,学生否定了她的缺点,肯定了她的优点。之后我再作小结,这样学生在欣赏小说人物玛蒂尔德的过程中,忽然发现她在丢失了项链后却处处表现出优点:积极面对自己犯下的错误,勇于承担责任,诚实守信,吃苦耐劳,勤俭持家,踏实生活,最后与朋友见面坦然相告事情的真相等种种表现,不正是我们做人的高尚品质吗?这样在我的指点下,学生就会知道如何客观地评价他人,同时也学会反省自己。这样欣赏小说人物形象,就会把学生引入课堂,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还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反之,在教学中,如果我们不注重对学生的情感熏陶,学生在没受到情感感染的情况下,就不可能对文章所描写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印象深刻,更不会体会到作者所流露的情感。因此,阅读教学要让学生真正走进课文,做学习的主动参与者,与作者对话,产生感情共鸣。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收获。   三、从作者角度诵读,才能激发学生情感体验   意味隽永的作品总是以特有的情感力量撞击着读者的心扉,使其释放出生命热量与作家热烈拥抱,并同时呈现出个性化的特点。而诵读是沟通读者与作家心灵的有效途径。当学生置身作品之中,以自己的各种感官去品味、体验时,他的独特的心理感受、想象理解都将在客体上打下鲜明的印痕。重注诵读,不仅使学生能体验到课文遣词造句的准确、贴切,体验到标点符号的丰富内涵,而且可以通过琢磨怎样有感情的诵读,对课文投射自己的人生体验和切身感受,自然而然地就会体验到作者在作品中流露的情感。如《胡同文化》中有一段精彩的人物语言描写,写出北京人易于满足,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的心理:“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对这段文字的处理,只有注重诵读,在原汁原味的摩读中,才能品味出北京人的满足感和得意劲,品味出京味儿语言的魅力,体验汪曾祺先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胡同文化》的最后部分既表达了汪先生面对胡同衰败没落的景象所产生的伤感、怀旧、无可奈何的情感,也展示了作者面对现实的理智和超脱。要体验和领会作者的这些情感,可以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来品味。这样能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真正实现了用情去品读,用情去体验。   四、帮助解读作品“未定点”,激发学生情感体验   所谓“未定点”指文学作品语言描写具有模糊性特点,使作品带有许多“不确定性”。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是作家情感的结晶,蕴含着他们丰富的思想与情致。“荷塘月色”的静美淡雅,“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儿女情长,“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游子情怀,“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的亡国之痛,“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迈气概。教学中,应抓住这些语言材料所表现的“未定点”,从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引导学生解读新意。   五、联系自己生活经历,感受作家的情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许多文学作品具有情感化的特征。如《赤壁赋》的作者苏东坡在政治理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