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天祥与白鹭洲书院
摘 要:尽管在白鹭洲书院学习的时间只有一年左右,但文天祥思想抱负的形成,生活道路的选择,与他在书院受到的教育密切相关,可以说白鹭洲书院的教育造就了后来的文天祥。反过来,文天祥也用自己的言行扩大了母校白鹭洲书院的声誉。文天祥与白鹭洲书院相互影响、相得益彰的史实,对我们当前高校的人才培养与学校发展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
关键词:文天祥;白鹭洲学院;启示
中图分类号:G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1-0119-02
千年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中,文天祥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气概被后人万世敬仰。千年绵绵不绝的江西地方书院中,白鹭洲书院以其浓厚的爱国主义传统和崇尚气节而闻名于世。文天祥与白鹭洲书院,二者在宋理宗宝三年(1255年)发生了交集,这一年,文天祥20岁,入白鹭洲书院就读。尽管在书院学习的时间只有一年左右,然而,文天祥思想抱负的形成,生活道路的选择,与他在书院受到的熏陶教育密切相关,其后来常自称“某青原白鹭书生耳”[1]23。后人访谒白鹭洲书院,诗文多感慨系之:“自昔庐陵地,名贤史册香,文章宗永叙,节义重天祥,滟滟清波漾,振振白鹭翔,江公风范在,千古仰遗芳”。
一、白鹭洲书院的教育造就了后来的文天祥
江西地方创建书院,始于中唐而盛于宋。南宋时随理学的发展,书院逐渐成为学派活动的场所。书院大多是“民办公助”的形式,或由地方政府出面筹建。书院教育采取自学、共同讲习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书院教学与官学的不同,在于它的特点是为了教育、培养人的学问和德性,而不是仅仅为了应试获取功名(当然也不反对科举)。
白鹭洲书院由江西吉州知州江万里于南宋嘉熙五年(1241)创办。江万里,字子远,号古心,江西都昌人。他是朱熹再传弟子,出林夔孙门下,“少神隽,性峭直,遇事敢言”[2]22,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正直官员。白鹭洲书院,位于今江西省吉安市(古称庐陵或吉州)东面的赣江中,因其地处江心,双水夹流,早在北宋,人们就借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的诗句,称赣江中的这一块沙洲为“白鹭洲”。白鹭洲江水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幽静别致,是求学穷理之佳地。书院创办后,江万里明白,育人目标与教师遴选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他给书院确立了读书做人的标准:要求学子诵书须心领意会,切莫为应付课试而心浮气躁,做人应坦荡廉洁,切莫为贪图名利而丧志失节。在没有合适的人担任山长(书院里主持讲学的人)的情况下,作为知州的江万里就亲自授课。后离任时正式聘名儒欧阳守道做白鹭洲书院山长。此后,接任书院山长的,也都是品德高尚的名硕醇儒,不只山长,邀请到书院讲学的也都是各界大儒名家。自江万里创办白鹭洲书院后,首开庐陵良好学风,使得学子能以读书穷理、针砭时弊、振兴国家为己任,这影响和促进了庐陵人忠直不屈品格的形成。白鹭洲书院开办以来最为成功的是培育了以文天祥为代表的一大批爱国志士,如刘辰翁、邓光荐、罗开礼、刘子俊、王炎午等。
文天祥,初名云孙,字天祥,又字宋瑞,自号文山。南宋理宗端平三年(1236年)五月初二日出生于江南西路吉州庐陵县顺化乡富田寨(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乡文家村)。文天祥自幼就在父亲文仪“蓄书山如”的“竹居”书斋接受着严格的家庭教育。理宗宝元年(1253年),文天祥18岁,在家乡参加了科举乡试,成绩优异。20岁那年,文天祥因为仰慕江万里而进入其创办的白鹭洲书院学习深造。
文天祥进白鹭洲书院学习时,正值欧阳守道为书院山长。欧阳守道字公权,号巽斋,吉州人,他品行正直,学识渊博,是南宋著名的教育家,曾任吉州白鹭洲书院山长,长沙岳麓书院副山长。在白鹭洲书院,欧阳守道继承并发扬了江万里的教育思想,注重培养学生品格,坚持倡导务实学风。在欧阳守道看来,把理想寄托于个人入仕而忘记国家民族的耻辱,是气节丧失的表现。他鄙视那种醉心科场,逐名图利的士风,认为学子们如果自幼在这种以追求个人利益为目的氛围中成长,自然为日后不能保持名节留下隐患。假如学子都以科举致仕为治学之鹄的,必将忘记求学之真谛,必然会成欺世之伪士。欧阳守道认为知识分子沦为游末之士、吏青之士与盗窃之士,成为蚕食百姓、鱼肉乡里之人,这是读书人的耻辱与国家的不幸。因此,他在讲学中一边抨击时弊,一边要求学子们培养浩然之气。他认为这种浩然之气人人有之,不必外求,只需内养,它能使人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面对物质利诱和困苦磨难而毫不屈服动摇。这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民族责任感,被深深地烙印在门人弟子身上。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白鹭洲书院一年来的求学,文天祥在经史方面受到了严格、规范的训练。欧阳守道的教益及其高尚道德与精深学识让文天祥耳濡目染,日夜浸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