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外城市建设史 第七章 中国近代城市 第一节 近代城市的发展与变化 第二节 近代城市发展变化的类型与阶段 第三节 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一) 第四节 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二) 第一节 近代城市的发展与变化 鸦片战争前后对比 (1)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城市都是封建社会型的,城市在政治上统治着乡村,城市大部分是消费性的,城市功能结构简单,平面形式沿袭着封建社会的城制,建筑面貌也完全是中国传统的形式。鸦片战争后,在中国土地上出现了一些帝国主义的“租界”和殖民地城市,也有一些受其侵略影响较大的城市,其它一些封建城市也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 (2)鸦片战争前,中国的商业资本已有一定的发展,形成少数手工业集中的城市如景德镇、佛山镇等。鸦片战争后,出现了一些近代化的资本主义工业企业,也随之产生一些新的城市,并使不少旧城市发生较大变化。近代城市的分布及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区不平衡。 (3)鸦片战争前中外贸易早已开始,由于清王朝的“海禁”政策,只开辟广州为通商口岸。虽然少数城市出现一些外国建筑形式,但对当时中国的城市面貌影响不大。鸦片战争后,在新的经济条件及意识形态的影响下才开始对城市产生较大的影响。 (4)鸦片战争前的城市都是封建社会型的,各类城市虽然规模不同,形式各异,但均发展缓慢,变化微小。鸦片战争后,封建社会经济开始解体,逐步形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原有城市发生不同内容和不同形式的发展。 第一节 近代城市的发展与变化 一、部分城市性质改变,出现了一批殖民地、半殖民地性质的城市 包括帝国主义列强直接控制的城市、一国或几国占有的“租界”城市和由条约规定的而不是自由开放的商埠城市三类。 1、受帝国主义列强直接控制的城市 (1)割让地:香港、澳门、九龙一级甲午战后台湾的所有城市。 (2)租借地:如九龙“新界”、青岛、威海、旅顺及大连、广州湾湛江。 (3)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沿线附属地城市,前者如哈尔滨、满洲里、海拉尔等,后者包括奉天、长春、营口、安东等。 (4)占领地:云南勐乌、乌得、1931年以后日本占领东北全境的所有城市。 特点:原来并无基础或基础较差,但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在列强占领以后被选定发展起来的。由于帝国主义有明确的侵略意图,城市一般都是按它们的侵略意图通过规划进行建设,显得较有条理,但其布置手法和建筑形式,都是当时西方各帝国主义国家流行形式的移植,整个城市反映出明显的殖民地色彩。 第一节 近代城市的发展与变化 一、部分城市性质改变,出现了一批殖民地、半殖民地性质的城市 2、租界城市 概念:所谓租界是帝国主义国家强迫中国在某些口岸或城市划出的供外侨“居住和经商”的一定区域。它是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进行各种侵略和罪恶活动的据点。 特点:租界城市,特别是在几个列强占领下的,如上海、天津、汉口等,这些城市原来都是中国较大工商业交通中心,经帝国主义侵占和经营后,一方面使城市人口规模急剧膨胀;另一方面使旧城区和新辟的租界区之间呈现出强烈的对比。同时各租界区之间也均森严壁垒,道路与管线互不联系,房屋建筑形式和风格互不统一,整个城市形成极不协调的画面。 第一节 近代城市的发展与变化 一、部分城市性质改变,出现了一批殖民地、半殖民地性质的城市 3、约开商埠城市 约开埠城市虽然使我国经济与世界商品市场取得了一定的联系,但更主要的是通过这些口岸源源不断地抽走了我国大地的大量血液。 特点:在城市建设和城市面貌方面,其特征往往是在城市近旁水陆交通方便处形成畸形繁荣的商业街区,出现了港口、码头、车站、仓库等基础设施,典型的如南京下关、中山码头一带。与原来的旧城亦形成截然不同的格局和面貌。 第一节 近代城市的发展与变化 二、工业、矿业发展,近代工矿业城市出现 1、近代工业城市的出现 我国近代工业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首先从兴办军事工业开始。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金融资本可以直接输入中国,我国民族工业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一定发展,自此以后,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到抗日战争前,在我国南方除了形成上海、广州、武汉三大工业中心外,在长江三角洲则出现了具有典型的民族工业城市,基本上奠定了抗日战争前旧中国加工工业城市地域空间分布的总体格局。 第一节 近代城市的发展与变化 二、工业、矿业发展,近代工矿业城市出现 2、近代矿工城市(镇)的出现 自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兴办军事工业开始,由于对煤、铁、铜、铅、锡等金属、非金属的需求,特别是中日甲午战后,西方帝国主义取得在中国直接投资和利用向清政府进行政治贷款的机会,胁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出卖矿山开采权的条约和“矿务”合同,从此中国矿产逐渐得到采用新法开采。 第一节 近代城市的发展与变化 三、铁路、公路建设,近代交通型城市兴起 在我国土地上最先出现的铁路是1876年修筑的沪淞铁

文档评论(0)

jsntrgzxy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