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民乐县的由来.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民乐县概况 一、概 述 民乐县,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地处张掖市东南缘。东面及东北与山丹县相接,东南与永昌县接壤,南靠青海省的门源、祁连县,西南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为邻,西和西北同张掖市毗连。东西宽73.8公里,南北长95.4公里,总面积3687.32平方公里,现有人口近24万。 民乐历史悠久,物产丰富,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远古时期,境内气候温暖湿润,水源丰沛,植被茂盛,物种丰富,早在5000年左右的东灰山人在县境北部进行原始得畜牧业、农业生产,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先民们就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种植、畜牧,繁衍生息。东灰山炭化粮粒等文物是研究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我国乃至世界农业的珍贵依据,为全国罕见。自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置氐池县以来,已有2000多年历史。从西汉起,就是历代筑城立镇、设郡置县的重地;扁都口是古丝绸南路、霍去病出征、东晋法显取经、南北凉互伐、隋炀帝西巡、解放军西进的要冲;境内寺庙碑塔遍布,古墓成群,烽燧相望,遗址文物繁多;人文荟萃,英才辈出,构成了绚丽多彩的西部文化特色。 县境又是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得必经通道。北线,从山丹经东乐抵张掖,西上西域;南线,从门源经扁都口直达张掖,汇入丝路主线,对沟通中西商贸、文化交流起了重要作用。史籍记载,东晋高僧法显从长安出发,过大坂山,出扁都口,去印度取经。隋炀帝“经大斗拔谷”(今扁都峡谷),经永固抵焉支山,会见突厥及西域27国王公使臣等,足见一斑。 民乐——祁连山下这片具有悠久历史的风水宝地,曾用她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世世代代纯朴、善良、勤劳、勇敢的儿女。 二、古代民族 地处甘青交界的民乐盆地.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争夺、交往和融合的前沿阵地。几千年来,氐、羌、乌孙、月氏、匈奴、卢水胡、吐番、回鹘、党项等少数民族,都曾在这块土地上生活过。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各少数民族杂居的格局,共同创造了民乐的历史和文化。 氐 族 氐族是我国西北的一个古代民族。在我国历史上曾占据过要地位。南北朝以后,他们的大部分融入汉族之中,成为西北地区汉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辞海》氐族栏目中称:“氐族,古民族,殷周至南北朝分布在今陕西、甘肃、四川等省,从事畜牧业和农业。汉魏以后,长期与汉人杂居,大量吸收汉文化。两晋、十六国间,晋建立仇池、前秦、后凉等政权。”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在今县境内洪水城建立氐池县。王莽新朝始建国元年(9年)改氐池县为否武县。到了东汉建武三年(27年),光武帝刘秀令郡县恢复旧名,县名仍恢复为氐池县。县名中有一个“氐”字,由此可印证氐族在民乐境内活动的情况。 羌 族 羌族为我国古代的西部民族,夏、商、周时期今民乐就是羌族活动的主要地区之一。夏时张掖属“雍州之城,戎羌居之”。西汉时期羌族的一小部分居住在南部黑羌州及祁连山中,大部分则在青海生活,以游牧为主,也有从事农耕生产的。境内东灰山遗址表明,羌族不仅饲养羊、猪等牲畜.而且还种植小麦、大麦、粟、高梁等作物。可见,民乐是我国普通小麦、高梁等作物的原产地和重要的起源中心之一o《说文解字》解释“羌“字为“西部牧羊人也”,这说明该文化的主人是以羊为图腾祟拜的部族,与羌人“事羱羝为大神”的记载相吻合。因此.考古学界认为东灰山文化是古代羌族所留下来的,这足以表明境内最早的居民为羌族,距今约有五千多年的历史。 汉武帝在河西设四郡,其目的之一就是“隔绝羌胡,使南北不得交关”,并设护羌校尉以加强对羌族的控制。到了东汉,羌族起义连绵不断,河西各地是其主要活动区。民乐地处甘青联系的要冲,更是羌族活动的重要场所。到了十六国时期,羌族的一支烧河都居住在南山(祁连山),与卢水胡为邻,后被卢水胡袭击,除部分迁至金城郡临羌县(今青海省湟源县东南)外,仍有不少羌族部众长期生活在民乐境内的祁连山一带。 月 氏 月氏是我国境内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大约在战国初期,月氏人便在河西地区过着游牧牛话。秦汉之际,月氏强盛,“控弦者可一二十万”,他们向西攻击同居河西的乌孙族,杀其头领难兜靡,迫使乌孙部众逃离外地,从而占据整个河西走廊。月氏王居于月氏城(今民乐永固),其所属部落酋长多住在昭武城(今临泽鸭暖)。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匈奴单于冒顿击月氏。文帝前元四年(前176年),匈奴再击月氏,月氏逐渐衰落,被迫西徒伊犁河流域。前元十四年(前166年),匈奴老上单于联合乌孙大举进攻月氏,“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并派乌孙族追赶。大部分月氏人再次西迁,占据妫水(今阿宫汉境内的阿姆河)流域.后来建立了大月氏贵霜帝国。少数留在河西的月氏部落,则“南人山降,依诸羌居止”,史称小月氏。直到西汉取得对河西的统治以后.月氏来陷,多数分布在令居(今永登)、湟中(青海湟水水西岸)一带,史称中月氏胡。另有少数月氏人在张掖黑水一带放牧,称“义从胡”或“月氏胡”此后

文档评论(0)

jsntrgzxy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