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永遇乐 苏轼.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永遇乐 苏轼 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异时对、黄楼夜景⑽,为余浩叹。注释 彭城夜宿燕子楼三句:白居易《燕子楼诗序》:“徐州故尚书(张建封)有爱妓曰盼盼,善歌舞,雅多风态。尚书既没,彭城有旧第,第中有小楼名燕子。盼盼念旧爱而不嫁,居是楼十余年。”这首词是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苏轼知徐州时作。彭城,今江苏徐州市。 明月如霜:李白《静夜思》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好风如水:好风清凉如水。 如三鼓:三更鼓响了。,打鼓声。如,助词。《晋书·邓攸传》引吴人歌:“如打五鼓,鸡鸣天欲曙。” 铿然一叶:这时夜深人静,所以一片落叶的声音都听得出是那么清脆。铿然,形容声音之美,如金石、琴瑟。 黯黯梦云惊断:梦中惊醒,觉得黯然心伤。宋玉《高唐赋》载楚王梦一神女自称“朝为行云,暮为行雨”。梦云用此典。 觉来:醒来。 天涯倦客三句:是说自已倦于作客远方,很想寻找归路到山中去过田园生活,可是故乡渺远,徒然存此心愿罢了。 何曾梦觉二句:是说人生的梦没有醒,因为还有欢怨之情未断。 异时对、黄楼夜景:作者设想后世的人凭吊自已时,也会发出感叹。黄楼,彭城东门上的大楼,苏轼在徐州时所建造。 赏析 燕子楼在彭城(今江苏徐州)。据说此楼乃唐张尚书为爱妓关盼盼所筑。盼盼善歌舞,雅多风态。张氏死后,盼盼念旧爱而不嫁,居是楼十余年。白居易有《燕子楼》诗三首并序叙其事。历代诗人有感于此,也为燕子楼留下了不少诗篇。 苏轼这首词作于元丰元年(1078)十月,自熙宁四年(1071)以来,苏轼已相继接任杭州通判,密州知州,其时正改知徐州。由于仕途上的波折和远离政治中心,加以频繁迁调,孤寂落寞之感不时袭上心来,以致使他十分向往探寻心灵上的超脱和自由。这首词以“夜宿燕子楼,梦盼盼”为题,可能是托为此言,但他不从红粉艳情著笔,只用“梦云惊断”稍作点染,便一笔宕开,由燕子楼生发出对人生宇宙的思考和感慨。 词的开端以景生发,融情入景,铺写燕子楼小园之夜。月色明亮,皎洁如霜;秋风和畅,清凉如水。词人提笔就把人引入了一个无限清幽的境地。“清景无限”既是对暮秋夜景的描绘,也是词人的心灵得到清景抚慰后的情感抒发。结著景由大入小,由静变动:曲港跳鱼,泼剌有声;圆荷泻露,晶莹可爱。港之曲,荷之圆,足见画面的线条与图案美。鱼之上跳,露之下泻,呈现了一上一下的动态美。词人以动衬静,使本来就十分寂静的深夜,显得越发安谧了。鱼跳暗点人静,露泻可见夜深;“寂寞无人”之意,先已逗出,“见”字也于句外知之,盖得见然后才能写也。但“跳”之倏忽,“泻”之细微,又非胸次无尘,心中有会,何能见而写之?“寂寞无人见”一句,含义颇深。园池中跳鱼泻露之景,夜夜可有,终是无人见的时候多;自已偶来,若是无心,虽在眼前,亦不得见,所以就此景而论,迳说“寂寞无人见”,亦无不可。《记承天夜游》云:“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很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东坡往往有此妙语,二例可互参。 以下转从听觉写出:三更鼓响,秋夜深沉;一片落叶,铿然作声。梦被鼓声叶声惊醒,更觉黯然心伤。“如”和“铿然”写出了声之清晰,以声点静,更加重加浓了夜之清绝和幽绝。好梦难圆,怅然若失,自有寻梦之举。词人于半睡半醒中寻绎断梦,然夜色茫茫,寻梦无处,惆怅满怀,低徊欲绝,便踏遍小园以自遣。“茫茫”既描绘了无边的夜色,也写出了猛醒后的茫然之情。词先写夜景,后述惊梦游园,故梦与夜景,相互辉映,似真似幻,惝恍迷离。又因这一布局之巧,前六句小园之景既是寻梦时所知所见,也成了词人著意要表现的一种悟境;世人被名利所扰,营营终日,犹如自已睡里梦里,眼前身畔有多少良辰美景交臂失之。这真是“清景无限”可叹“寂寞无人见”!词人心与境会,借景抒怀,于上片已透出消息。 下片直抒感慨,议论纷陈,触处生辉。词人登高望远,油然而起身世之感。“倦”字道出了他内心的无限怅惘和烦恼。七载外任,久别京城,怎不牵动去国怀乡的愁思!山隐隐,路茫茫,望不到迢迢故乡,欲归无期,徒存此愿,何处可诉心曲?面对燕子小楼,幽情难已,不免发出“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的喟叹。发生在楼中悲欢交织的爱情故事,有道不完的要眇情,写不完的凄迷境,但苏轼只十三个字便说尽了,由人亡楼空悟得万物本体的瞬息生灭,然后以空灵超宕出之,直抒感慨:人生之梦未醒,只因欢怨之情未断。其感慨超越了自我,推及了人生

文档评论(0)

jsntrgzxy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