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氏族公社的演变.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氏族公社的演变1 氏族公社与氏族社会的特点氏族公社是继原始群之后出现的以血缘为纽带的人类共同体,是原始社会的高级阶段。氏族公社的历史分为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阶段。由原始群进入母系氏族公社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农业的出现和人们开始了定居生活。农业、定居生活使人们认识到血缘近亲为婚的危害,从而实行族外婚,这样就进入了氏族公社。氏族社会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氏族内部实行禁婚,因此族外婚是氏族公社形成的条件和基本标志。其二,氏族全体成员必须属于同一祖先、同一血缘集团,相互间存在血亲关系。其三,每一氏族均有特定的名称,有共同的信仰,内部实行原始共产制和民主制,生产资料公有,人们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共同抚育后代。每一个氏族既是一个生产单位,也是一个消费单位。2 氏族制的确立氏族是起源于一个老祖母,有特定的氏族名号,以族外婚为前提,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具有共同信仰的比较牢固的经济生活的社会单位。氏族制确立的经济原因是农业开始出现。随着制造工具技术的改进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过去那种不稳定的、松散的血缘家庭已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要求能够经常保持经济联系的、比较稳定的生产集团和生活单位的出现,以保证生产的持续和技术经验的继承和积累,这就是氏族产生的经济基础。定居和族外婚是氏族制产生的社会基础,随着定居的出现,人们逐渐认识到近亲结婚产生的不良后果,逐渐对婚姻从习惯上进行了限制,即禁止同胞和旁系的兄弟姊妹间的通婚,这种婚姻关系称为族外婚。3 母系氏族公社初期及其主要遗址母系氏族公社是氏族公社的第一阶段,也是主要阶段。我国古代的母系氏族公社初期约开始于距今10万年,止于距今约1万年。这时的人类体质形态已进入“新人”阶段,相当于考古学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这一时期我国境内的新人化石及其遗存非常丰富,主要有:柳江人、河套人、山顶洞人、麒麟山人、峙峪人、左镇人。其中典型代表是山顶洞人。山顶洞人是1933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发现的,就体质形态来说,已基本上消除了猿的特征,和现代人的体质形态基本一致,现代人开始形成了。山顶洞人的生产工具已经有了显著进步,出现了磨光、钻孔技术。山顶洞人的洞穴中有用火的痕迹,估计已经能人工取火。1963年在山西峙峪遗址出土了石镞,说明这时的人类已经知道使用弓箭。弓箭的发明是这一时期人们在劳动技能方面的突出成就,它增强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新人时期人们已学会用兽皮缝制衣服,已有爱美的观念,可能已经产生了原始宗教观念。当时人们过着以渔猎和采集为主的经济生活。4母系氏族公社发展繁荣阶段及其主要遗址大约距今1万年左右,我国的母系氏族公社进入繁荣阶段,这一时期相当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文化时代。建国以来,我国境内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有6千多处,遍布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其代表性文化有仰韶文化和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因于1921年首次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而得名,分布地区很广,遍布黄河中上游地区,目前已发现1千多处遗址,距今约5千年到7千年,比较著名的文化遗址有陕西西安半坡氏族遗址。半坡遗址是母系氏族发展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址。半坡村的原始居民是定居的,以氏族或部落为单位,建立村落。村落遗址略呈椭圆形。村落中有一间面积达120平方米左右的大房子,可能是氏族(或部落)首长的住室或氏族(或部落)议事会的场所。居住区之外有窑场、公共墓地等。从已发现的墓地来看,没有男女合葬的现象,说明这时的人们是实行两个氏族群婚阶段的族外婚。族外婚的发展有助于人类的发育和繁衍,并可加强各通婚氏族间的联系、互助,这是人类历史的一大进步。半坡遗址所反映的母系氏族时期,农业已经出现,处于“锄耕农业”阶段,主要生产工具是石器、陶器等,谷物有粟和稻。家畜饲养业也已出现,主要是饲养猪和狗,但狩猎和采集在经济生活中仍处于重要的地位。这时居民的原始手工业已相当发达。主要手工业有制陶器、石器、骨器、纺织、编织、木工等。在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上有彩绘的陶器,称之为“彩陶”,说明当时的绘画和雕塑等造型艺术都有发展。在这一时期的有些陶器上,刻画着一些类似文字的符号。学术界认为,这可能是中国文字的萌芽。河姆渡文化因于1973年在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村发现而得名,主要分布在浙江东部,距今约6千到7千年,是江南地区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陶器为黑色,发现了“干栏”式建筑遗迹。5 母系氏族公社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组织(1)经济生活:母系氏族公社的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原始农业是妇女在采集过程中通过长期观察、试种发现的,农业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石器多经过磨光或穿孔,有石斧、石耜、石铲、石刀、石镰等,还有石磨棒、石磨盘等谷物加工工具。黄河流域以种粟(谷子)为主,江南地区则普遍种植水稻。原始农业的发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为人类生活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使人类逐渐定居下来。原始农业虽然已经发生和发展,但采集依然是人

文档评论(0)

jsntrgzxy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