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钱穆当小学教师十年.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学大师钱穆当小学教师十年   钱穆辍学家居后,自知家贫,升学无望,于是决意在家自学苦读。未能继续读书深造,虽然在钱穆的心中留下了永久的遗憾,但他并没有因此消沉颓废,自丧其志。   1912年春天,由鸿声里远房亲戚钱冰贤介绍,年仅18岁的钱穆离开老家七房桥,到秦家水渠三兼小学任教,由此开始了长达10年半的服务桑梓的乡教生涯。   校长秦仲立与钱穆切磋古文,惊其才思不群,二人成忘年之交,钱穆也因此得以读到秦家藏书。钱穆在自行摸索读书门径与方法的同时,开始笔耕。一日,因在报纸上看见《东方杂志》征文,题目可以自拟,他就撰写了《论民国今后之外交政策》一文寄去,大意为英、法侵犯我东南海疆,日、俄霸踞我东北、西北陆地,在陆之害,远甚于海。将来国家大患在日、俄,不在英、法。文章为《东方杂志》征文录用,获三等奖(共分五等),得奖金25元。他获奖后编辑部来信,认为文章现实感太强,内容涉及外交秘密,不拟刊出。这是钱穆投寄报刊的第一篇文章。   1913年,钱穆转入荡口私立鸿模学校任教。1914年夏,无锡创办六所高等小学,梅村一所,命名为县立第四高等小学,钱穆在鸿模小学兼课一年后,专门任教于县立四小。县立四小第一年只办一年级,仅一个班,学生皆住校,他与学生同住一寝室,“日夜与学校诸童同其起居食息”。钱穆卧床在寝室门口,靠近窗边。一天深夜,窗外月光照床而醒,一脚踢在床边墙壁上,他突然想到臂与壁都是形声宇,辟属声,但臂在身旁,壁在室旁,凡辟声似皆有旁义。如此联想下去,如避,乃走避一旁。璧,乃玉悬身旁。嬖,乃女侍在旁。劈,乃刀劈物分两旁。?,乃两足不正常,分开两旁,蹒跚而行。于是他悟出凡辟声皆有义,这就是宋人所说的“右文”。由于心有所得,钱穆在床上兴奋不寐,连思得形声字十数例。如“或”字,从口乃指民众,从戈乃指武装,口下一画,乃指土地。加一口则为国,增一土旁则为域,实则或字中含有“国”字、“域”字义。第二天讲国文课,他不讲课文,乃讲昨夜枕上所得。恰好县中派督学来校视察听他讲课,对其善于思考问题大加赞赏,专写一篇报道在县署的月刊上刊出,以示表彰。   钱穆自幼即喜抽香烟,进常州府中学堂后乃有烟瘾,归家后又抽水烟,在三兼小学结交校长秦仲立,又抽旱烟。他来梅村四小任教后,一日上课,课文中有劝戒烟的内容。钱穆自思自己不戒烟,何以教诲学生,于是下定决心戒烟,以后数十年不犯。   钱穆在荡口鸿模、梅村四小任教六年,不仅教学有方,读书精勤,而且在学问研究上有小成。在梅村县立四小,他教授《论语》课时,精读《马氏文通》,仿其体例,积年写成《论语文解》一书。这部著作1918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是钱穆生平正式出版的第一部著作。   1919年秋,钱穆转入后宅镇泰伯市立第一初级小学任校长一职,这是他一生中独立担任教育行政工作的开始。他在后宅小学任校长三年,改革教学方法,废除体罚,善导学生,使课程规章生活化,颇见成效,其办学成绩为后宅13所小学之最,深受学生爱戴、家长信任。在进行实验改革的同时,钱穆利用闲暇时间从事撰述。早年留学日本、以《人生哲学》一书闻名学界的李石岑在上海主编《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他每写一文,皆以大一号字登在头篇,其余皆用小一号字排。钱穆喜读《学灯》上的文章,认为李石岑的文章语简意远,的确比他人高出一筹。他告诉后宅小学同事,想撰一文寄去,看是否也能用大一号字刊在头篇。他的这一想法得到了同事的鼓励和支持。几天后,他写下一篇名为《意志自由与责任》的短文寄给《学灯》。这篇文章果然用大一号的字头篇刊出,这是他生平在报纸上刊出的第一篇文章。以后又陆续写有《因果》《爱与欲》等文,也登在《学灯》副刊上。   事实上,在乡村10年半的教书生涯中,他不仅苦读旧籍,日求长进,而且关心时事,对当时的新思想、新学说颇为关注,多有接触。钱穆在《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第一册的自序中说: “余少孤失学。民国初元(1912年),年十八,即为乡村小学教师。授课之暇,阅读每以报章、杂志为先导。”在三兼小学,他遍读严复所译各书,自谓对斯宾塞《群学肄言》、穆勒《名学》二书,“受感最深,得益匪浅”。应《东方杂志》征文,他撰《论民国今后之外交政策》,提醒世人警惕列强侵略。1919年春,杜威来华讲学,钱穆对其教育哲学思想颇为留意,而他转入后宅小学担任教职的直接动因就是得与幼童接触,从头做一番实验,以弄清古今中外教育思想异同的得失所在。五四运动,上海罢市,梅村四小的师生到附近乡村演讲,钱穆对挚友朱怀天“热血喷迸,声沼俱下”的演讲大加称赞,表现出了对五四反帝爱国运动的支持。当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大地上狂飙突进时,钱穆对《新青年》杂志上的文章悉心拜读。在1928年完成的《国学概论》最后一章中,他对五四新文化运动多予肯定。钱穆晚年在《师友杂忆》中论及早年读书与接触新思想、新潮流的关系时曾有

文档评论(0)

fa159y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