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甘青宁百校高考复习阶段性考试 高三语文 1.B(“不同于其他的物品”错,原文是说“不同于一般的物品”,“一般”与“其他”含义不同。“一般”意为“普通”或 “通常”;“其他”意“别的”) 2. D(“在艺术多元化、专业化、民间化的今天”错,文中是说“在艺术品收藏已经呈现多元化、专业化、民间化特点的今天”;“这一点……显得尤其重要”于文无据) 3.C(“最关键的是,要提倡……反对坑蒙拐骗”是就“规范艺术品市场”而言的,并非就“艺术品市场繁荣”而言) 4.D(款:诚恳、真诚) 5,B(②是说梁简文帝在东官,大力提倡研究文章学问。④是说〈姚察〉后调任佐著作,负责撰写史书。⑤是说〈针对刘臻请教的疑难问题〉姚察一一分析解答,都有经典依据) 6.C(“要送重礼给他”不合文意。文中有“不敢厚饷,送南布一端,花涑一匹”的句子,可见,“南布一端,花凍一 匹”并非“重礼”) 7.(1)长江下游以南地区那些原先居住在关右年高而有声望的人,对他都十分倾慕。(采分点:“耆旧”、“咸”、定语后置句各1分,句意2分) ⑵听说姚察学识品行当今无人可比,我灭陈仅仅得到这一个人才啊。(采分点:“闻”、“学行”、“平”、“唯”各1 分,句意1分) 姚察字伯审,吴兴武康人,东吴太常卿姚信九世孙。父姚僧垣,梁太医正。梁元帝在荆州时,为晋安王谘议参军。后至北周,给以很高的职位,备受器重。 姚察自幼性情淳厚,六岁已诵读文章达万余言。不贪玩耍,勤勉于学业,十二岁便能写文章。其父僧垣精通医术,为梁代名医,常把宫中的赏赐,带回给姚察兄弟,作为求学的费用。姚察用这些钱购置图书,潜心攻读, 因此他的知识日渐渊博。十三岁时,梁简文帝在东宫,大力提倡研究文章学问,招引姚察到宣猷([yóu] 计谋,打算,谋划)堂,听他讲解和讨论疑难问题,姚察见地精到,深得儒士称颂。等到简文帝即位后,尤其受到礼遇。初次入仕为南海王国左常侍,兼司文侍郎。后兼尚书驾部郎。时正值梁室遭侯景之难,随同双亲归还乡里。在离乱之间,依旧发愤攻读, 不荒废学业。梁元帝在荆州即位,授任姚察为原乡县令。后调任佐著作,负责撰写史书。 陈武帝永定年间,吏部尚书徐陵兼大著作,招引姚察为史佐。陈宣帝太建初年,增补为宣明殿学士。不久 又为通直散骑常侍,为使节回聘北周。长江下游以南地区那些原先居住在关右年高而有声望的人,对他都十分倾慕。沛国刘臻私自到姚察居住的公馆,咨询(请教)有关《汉书》中疑难问题十余条,姚察--分析解答,都有经典依据。刘臻对所亲近的人说:“姚察很有学问,真是名不虚传啊。姚察著有《西聘道里记》,叙事很详细。完成报聘使命归国,补为东宫学士,升迁尚书祠部侍郎。 后历任仁威淮南王、平南建安王二府谘议参军。遭母丧而辞官。不久又起用为戎昭将军,主持撰写梁史,陈后主即位,兼东宫通直舍人,仍负责撰史工作。陈后主至德元年,授职中书侍郎,转太子仆,其余的职务都跟原来一样。 姚察自从位居显职,一律不与人相交往。曾经有自己的门生想赠送一点东西给他,又不敢用重礼,仅送去南布一端,花綀一匹。姚察说:“我穿着的(衣裳服饰〉,只是麻布蒲綀,你送的东西对我毫无用处。既然想和我真诚相交,希望不劳烦你给我送礼物。”这个门生谦逊地请他收下,姚察大怒,严厉斥责,并把他驱逐出去,从此以后无人再敢馈送任何东西给他。 8.暮春三月,细雨蒙蒙,杂花似锦,燕衔香泥,穿梭来往。(能概括出大意即可) 9.全诗写了燕子为追求幸福生活而辛勤忙碌的情形,写了燕子自由自在,与子女幸福生活的快乐。诗人借燕子写出了自己自由闲适生活的乐趣。(言之成理即可) 10. (1)朽木不折 金石可镂 (2)水波不兴 诵明月之诗 (3)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11. (1)选C给3分,选D给2分,选A给1分,选B.E不给分。(A“名利双收,一举两得”不准确,原文是说“虽没有挣到钱”。B“他用野生十年的王八作药引,治好了局长母亲的病”错,一是并没有找到野生十年的王八药引;更重要的是,局长的母亲病情能够好转,是因为每天都游于乡下,得到了锻炼。E”从虚写到实写”错, 应该是“从实写到虚写”) (2)①暗示局长脱离基层、脱离群众、过着奢华的生活,从侧面写出局长的性格特征。 ②和下文提及的局长应该见到的“老百姓”的“生活”以及局长“明白了”在城里永远都学不到的“做人的道理”构成对比。 ③为下文写丁老三为局长“治心病”的情节作铺垫。 (3)①医术高明,在当地有名气。 ②心地善良,为民工看病不收手续费。 ③正直,富有智慧。为了让局长了解民生疾苦,想出了一个妙法,既治局长母亲的病,又治局长的病。 (4)这篇小说通过对丁老三、局长等形象的塑造,意在告诫人们:①做官要关心百姓疾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