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4年江苏高考试卷语言文字运用部分分析
2014年的江苏高考试卷,从结构到内容,无疑是近几年变化最大、最新颖的一套高考试卷。其“新”可以说是贯穿始终的。构成整张试卷的几大板块以及分值基本没有变化,但形式新,部分题型变化大,内容变化大,命题的材料范围有较大拓展,覆盖面较广。总体来说,面孔新鲜,但难度不大。命题者或者说是命题组出试卷的指导思想很明确,那就是让这张试卷能够真正做到考察学生的语言素养和运用语言即对语言把握的实际能力。
试卷的第一板块是语言文字运用部分,是这份试卷中变化最大的部分。除了总分15分分值保持不变外,考察的形式以及内容都有改变。原来是两题选择题,两题主观题,今年是五个选择题。从形式上看,是把两主观变成三选择,增加一题;从内容上来看,过去轮考的字音、字形、病句等选择题,这次全部没有考;词语题由过去的单纯考查成语变成了考查“词语+成语”,其他题改为考查古代文化知识、语言表达得体、语言连贯和图文转换能力的选择题。
一、改变
(一)词语辨析
词语辨析“传统”与“现代”混搭考查,选项显得更简洁、灵活;从文本角度看,材料书面色彩浓厚;而考察也兼顾双音节词语与成语,并且侧重现代汉语词汇。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最使我艳羡的还是园林艺术家化平淡为神奇的?摇?摇 ?摇。某些树木当植当伐;某些花卉当疏当密;何处须巧借地形,顺势筑坡;何处又宜少见轩敞,?摇?摇 ?摇:所有这一切都煞费心血,但又不露惨淡经营的痕迹,正像一帧名作脱稿前画师那奇绝而?摇?摇 ?摇的点睛之笔。
A.用心?摇?摇别树一帜?摇?摇浑成
B.匠心?摇?摇别树一帜?摇?摇饱满
C.匠心?摇?摇别有洞天?摇?摇浑成
D.用心?摇?摇别有洞天?摇?摇饱满
“词语+成语”题型加大了对考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难度,由原来单纯对成语的考查,增加了对词语运用能力的考查,增加对词语和成语的背诵量。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口头和书面表达特别是写作中要正确运用词语和成语,注意辨析相近词语成语的细微区别。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熟练诵读、扎实积累并深入理解论述类文本的优秀选文。
(二)诗歌联句
第2题考查了了解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这样的题目今年考来更像是一种偶然,明年再现的可能性不是很大。给出一句诗,“墙头雨细垂纤草”,要求在备选的四个选项中找出与其对仗工整的一项。
“对仗”主要包括词语的互为对仗和句式的互为对仗两个方面。古代的骈文、诗词、对联对对仗这种修辞都有比较严格的要求。中古时诗歌格律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对仗。对仗又称队仗、排偶。它是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出现相互映衬的状态,使语句更具韵味,增加词语表现力。
“墙头雨细垂纤草”,这句诗为唐末诗人张槟的《夏日题老将林亭》的颔联,此诗正因这两句对仗工整、意境清新而饮誉诗坛。这道题题干要求考生主要考虑的知识点是有关“对仗”的知识,涉及到词语的词性、短语的结构以及音韵平仄等相关知识。近些年江苏的中学语文教材忽略了汉语语法的有关知识的讲解,今年对仗知识的考查也许是给我们语文老师和考生一个暗示或提醒:要关注语法知识。语法是语言的基本法则,只有熟练的把握语法基本知识才能使语言条理清楚、表意明确。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史孕育了灿烂丰富的文化,诗词曲赋、对联更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珍珠。如何弘扬和更好地发展我们祖先给我们留下的这类文化遗产,普及诗词曲赋、对联的有关基础知识是一条必不可少的路径。
(三)语言得体
第3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的得体能力。对交际用语的考查,从2004年至2013年,江苏高考是没有涉及的,此题的出现,出人意料。这是命题者一种文化复古理想的表达。
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
A.涂鸦之作,不足当先生一哂,如蒙赐正,小子不胜感激!
B.欣闻敝校百年校庆,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为歉!
C.吉日良辰,花好月圆,恭祝一对璧人并蒂同心、白首偕老!
D.家母古稀之庆,承蒙各位亲友光临,略备薄酒,敬答厚意!
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以及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地语句来表情达意。语言表达得体是指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语言表达适合形式的特点和需要。
(2)语言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
(3)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
(4)语言表达有分寸感。
语言得体考查的内容包括请柬、广告词、贺卡,建议、欢迎词、留言、便条、赞赏语、邀请语等。重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