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监管,扼杀了互联网金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加强监管,扼杀了互联网金融?.doc

加强监管,扼杀了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不仅意味着更便捷的金融参与方式,更意味着一个待监管的金融市场正在兴起。加强监管不会扼杀其发展势头,而是为其铺平了前进的道路、驱散了头顶的阴霾。   2013年,互联网金融市场快速发展,余额宝、P2P网贷、二维码支付等基于互联网的应用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   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加快,互联网金融需要面对的可能不仅仅是金融问题,还可能是社会问题。“中国支付市场可能是全球最浮躁、最喧闹的场所。”中国银联总裁时文朝一席话引来不少业内人反思。   狂热与危机并存的市场   2013年6月,支付宝推出“余额宝”理财产品。而年后,互联网巨头借助O2O概念,不断在互联网金融市场攻城略地,展开了收购并购大战,将触角伸向了传统线下生活领域,所到之处,簇拥者甚多,特别是传统零售业纷纷倒戈,为巨头们的O2O项目摇旗呐喊。据媒体报道,仅3月8日的手机淘宝节,阿里就拉来了37家商场、1500个线下品牌店、300多家电影院、200多家KTV、800多家餐厅为其移动支付背书。   根据研究机构提供的数据,截至3月份的第二周,互联网货币基金的代表产品“余额宝”已积累了至少5000亿元人民币存款,仅仅半年多时间就跻身全球第四大货币市场。另据报道,从2013年6月份横空出世到2014年2月底,余额宝的投资者总人数已突破8100万。与之相比,2014年3月初全国股市的活跃交易账户也只有约6700万户。   在余额宝之后,各大互联网巨头纷纷推出各种理财产品,瞬间点燃了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的战火。不久前传出腾讯推微信POS机的消息,而且连样图都已经出来了。紧跟其后,中信银行欲联手阿里、腾讯,开通虚拟信用卡。   从2013年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到如今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互联网线上支付对接线下支付,用时不过一年,发展速度之快大大超过了市场预期。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市场却没有配套的政策制度对接,“可怕的金融风险正在潜滋暗长”。所以,如何监管控制互联网金融风险是有关管理机构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来自央行的“急刹车”   3月初,央行向支付机构下发了《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草案规定:第三方个人支付账户转账单笔不超过1000元,年累计不能超过10000元;个人支付账户单笔消费金额不得超过5000元,月累计金额不得超过10000元。此外,转入资金只能用于消费和转账转出,不得向银行账户回提。   该办法引发不少投资者的担忧,此举是否扼杀了互联网金融创新?反对的声音更是见诸于媒体:“央行草案已如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是一场传统金融业以安全之名对互联网金融的一次阴谋。如果不是,为什么如此重要的决策,公众此前竟然浑然不知?”   也有人表达了不同的看法。“2008年年末,始于美国华尔街的金融危机阴霾,至今还笼罩于欧美上空迟迟不肯散去。人们不会忘记,绝顶聪明的华尔街人,当年变着法儿搞所谓金融创新,为其设计了理由十足的天价激励方案;人们更不会忘记,贪婪的华尔街CEO与职业经理人为股票期权铤而走险的倾向,甚至不惜冲破人类的良知与道德底线。”说到底,华尔街金融危机的爆发,正是因为金融市场在其所谓创新过程中,缺乏金融监管。   3月14日,央行一纸通知下发到支付宝、腾讯手中,紧急叫停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以及网络虚拟信用卡,种种声音终于有了盖棺定论。央行文件显示,将条码(二维码)应用于支付领域有关技术,终端的安全标准尚不明确,相关支付撮合验证方式的安全性尚存质疑,存在一定的支付风险隐患。虚拟信用卡突破了现有信用卡业务模式,在落实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保障客户信息安全等方面尚待进一步研究。   互联网金融需要“清醒剂”   在社会公众眼里,互联网金融这一创新之举受到极大欢迎,但如果在创新的背后,不能对风险做出合理的防范,这种带有“缺陷”的创新最终损害的还是行业和广大消费者权益。   监管是互联网金融市场健康、平稳发展的一个必要手段。缺乏监管的金融市场,势必导致金融秩序与金融发展失调、金融创新失控、金融监管缺位等乱象丛生,这样的金融市场终将危害社会,祸及大众。叫停虚拟信用卡及二维码支付,央行给出的理由正是其安全性待完善。   互联网金融到底有多不安全?以二维码支付为例,根据360互联网安全中心近日发布的报告,通过二维码传播恶意程序的比例在2013年增长迅速。目前的线上交易方式破坏了我国10多年艰难形成的安全规范的支付体系,给包括拉卡拉等200多家其他收单机构造成冲击,迫使他们要么“做同样不守规矩,变成支付市场的‘坏孩子’”,要么“坐以待毙成为受害者”,造成“老实人吃亏”和“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格局。   我们现今要做的,就是既要发挥资本的积极作用,又要深刻认识资本的破坏性和贪婪性。“不唯资本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