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汉语“之”字结构研究.doc
古代汉语“之”字结构研究
[摘 要] 古代汉语“之”字结构是古代汉语文选中常涉及的一个的语法结构,而且出现的频率是非常高的,在《左传》中“之”字出现了7344次,《论语》中“之”字出现了613次,《诗经》中“之”字出现了1176次,因此研究“之”字结构,对于理解和学习古代汉语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通过重点分析古代汉语中“之”字结构的形式和用法,对古代汉语中“之”字结构的使用做出了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 古代汉语;“之”字结构
古代汉语中“之”字结构的构成成分比较复杂,性质比较特殊。在古代汉语中“之”字是一个文言虚词,众多学者对这一词的研究成果也有所不同。首先,古代汉语和古代文学中对“之”字的解释都归于助词或者连词;其次,用法与当代“的”字相当,不同语境下存在一定的区别。从“之”字结构的提出为切入点,研究古代汉语“之”字结构的形式和用法,对学习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古代汉语“之”字结构的提出
“之”字结构与“所”字结构、“者”字结构合称为三大名词性结构,关于“之”字历来众多学者说法不一,杨伯峻教授曾在《孟子注释》中解释“之”字为“小品词”,其作用是为了充当句子中的成分,在《古汉语虚词》里成为“助词”,是位于主语和谓语之间的;郭锡良老师则称“之”字为连词,在一句话中起连接作用;除此之外,王力老师将“之”字当做介词,用于中心语和定语之间。尽管说法不尽相同,但是所表达的实质意思是相同的。
“之”字结构的用法多体现在先秦两汉时期的作品中,后人效仿的人非常之多,例如:《荀子?劝学》中“不临深黔,不知地之厚也。”;《论语?公冶长》中“天子之言性与道,不可得而闻也。”直到现代汉语“之”字依旧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其用法和作用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了变化,但是其语言魅力是不变的,例如,洛阳牡丹花会的广告词“洛阳牡丹之乡”,“之”为“的”的意思,但是却比“的”更具有韵味;歌曲名《军港之夜》、《千年之恋》,网站的栏目名“手机之家”等,都使现代汉语散发出了独特的魅力。
二、古代汉语“之”字结构的形式
1.“之”字结构:主语+谓语
一般情况下,在主谓之间加“之”字形成的便是“之”字结构,例如:《订鬼》中“初疾畏惊,见鬼之来;疾困恐死,见鬼之怒。”“鬼之来”,“鬼之怒”都属于“之”字结构。也有特殊情况,例如:《论语?卫灵公》中“君子病能无焉,不病人之己知也。”“己”是“之”字结构中的宾语,因为处在否定句中,所以根据语境而改变了位置,但是依然是“之”字结构。
2.“之”字结构:主语+谓语+补语
补语也是“之”字结构的一部分,是另一种形式,其作用在于交代清楚所描述的事件,使句子更加完整。例如:《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中“夫子在此也,就燕之巢于幕上。”“于幕上”也是“之”字结构的一部分,它作为“燕之巢”的补充部分,与主语谓语形成了一句完整的话;《庄子?逍遥游》中“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于南冥”是“鹏之徙”的补充成分,为是句子更完整。
3.“之”字结构:定语+主语+谓语
例如在《荀子?解蔽》中“人心之危,道心之微。”是一个有定语、主语、谓语三种成分组成的“之”字结构的形式,“人”与“道”,“危”与“微”在句子中的成分是相同的,要注意认真区分“之”字结构的特点。
4.“之”字结构:词类活用
“之”字结构词类活用的现象是非常之多的,需要经过大量的实践积累,才能区分。例如,“之”字结构中的活词动用,“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剪,采椽不祈。”名词“王”是做动词“统治”用的,因此“尧之王天下”属于特殊的“之”字结构;“之”字结构中的被动形式,“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第一个“见”是被看见的意思,第二个“见”并不是动词,只是表被动而已,所以这是一个被动的“之”字结构。
三、古代汉语“之”字结构的用法
(一)“之”字结构作为助词的用法
“之”字结构的用法一般有四种,第一,可解释为“的”的意思,表示修饰或者领属的偏正关系,用在古代汉语中心语和定于之间;第二,不用翻译出来,目的是取消句子之间的独立性,主要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第三,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只是为了满足音节的需要;第四,作为宾语前置的象征,“之”字要放在宾语前置的结构中。
1.用于中心语和定语之间,可解释为“的”
“之”字用于中心语和定语之间时,形成了一个有实际意义的“之”字结构,可解释为“的”字,例如,《游褒禅山记》中“今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意思为“是因为它在华山的南面”,“之”处于中心语“华山”和定语“阳明”之间;《劝学》中“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和《鸿门宴》中“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JCT 2112-2012 塑料防护排水板.建材建工行业标准.pdf VIP
- 08J907 洁净厂房建筑构造.pdf VIP
- 某企业设备机长负责制.docx VIP
- 《第六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解读.pptx
- 北京理想汽车有限公司竞争战略研究.pdf
- 最新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win7---2010汇编.doc VIP
- 【新教材】湘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认识地球》测试卷(含答案).docx VIP
- JIS-H5302-2006铝合金压铸件(中文).pdf VIP
-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考点归纳总结.pdf VIP
- MEGMEET麦格米特MC160增强型系列PLC随机手册.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