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新课堂】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10 与尹师鲁第一书课件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pptVIP

【南方新课堂】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10 与尹师鲁第一书课件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10 与尹师鲁第一书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写作背景 尹师鲁,即尹洙,欧阳修的挚友。一生怀才不遇,郁郁而终。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范仲淹直言政事,贬饶州。余靖(即安道)、尹洙上书反对,为范仲淹被贬一事仗义执言,也分别被贬逐。欧阳修在余靖家听到司谏高若讷讥讽范仲淹的话,义愤填膺,致书高若讷,即著名的《与高司谏书》。高若讷恼羞成怒,将此信上奏朝廷,欧阳修即被贬为夷陵令。这是欧阳修到了贬所夷陵县之后写给挚友尹师鲁的一封信。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1.注字音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3.辨活用 (1)但深托君贶因书道修意以西(名词用作动词,向西去) (2)始谋陆赴夷陵(名词作状语,从陆路) (3)盖惧责人太深以取直尔(形容词用作名词,忠直的名声) (4)非以为奇事而诧人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惊诧)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4.分古今 (1)某顿首,师鲁十二兄书记 古义:官名,掌书记。 今义:党、团等各级组织中的主要负责人。 (2)往往有亲旧留连 古义:到处。 今义: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 (3)得罪虽死,不为忘亲,此事须相见,可尽其说也。 古义:获罪。 今义:招人不快或怀恨。 (4)当论事时,感激不避诛死 古义:感动发愤。 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感动并产生谢意。 5.明句式 (1)其心欢戚无异庸人(省略句) (2)然师鲁又云暗于朋友(介宾短语后置) (3)近世人因言事亦有被贬者(被动句) 句段点评 自主探究 1.师鲁欢戚不问可知,所渴欲问者,别后安否?及家人处之如何,莫苦相尤否?六郎旧疾平否? 翻译你的悲喜心情不问我也知道,最想问的是,分别后你是否安好?家人相处得怎么样,不会十分埋怨你吧?六郎旧病好了没有? 点评对朋友的关心之情溢于言表。由朋友本人问及家人、孩子,考虑多么周到,用心多么细致。一个“渴”字道出了作者极想知道朋友是否安好的心情。口语化的语言令人感到亲切、温暖。 2.又闻夷陵有米、面、鱼,如京洛,又有梨、栗、橘、柚、大笋、茶荈,皆可饮食,益相喜贺。 翻译又听说夷陵盛产米、面、鱼,像汴京、洛阳一样,又出产梨、栗子、橘子、柚子、大笋、茶叶,全都可以食用,更值得高兴庆贺。 点评历数夷陵物产丰富,充满喜悦之情,可见作者被贬夷陵令,毫无悲戚之情,心境平静泰然,足见其心胸之豁达、开阔。 句段点评 自主探究 3.“师鲁简中言,疑修有自疑之意者,非他”至“此事须相见,可尽其说也”。 点评此段主要答复师鲁的疑问。分三层来写,层次井然。第一层针对师鲁“疑修有自疑之意”来谈自己的心情,告诉朋友:自己只是怕责备别人太过(指欧阳修写信斥责高若讷一事),以博取忠直的名声,现在想来,不再怀疑自己的做法。第二层针对师鲁“暗于朋友”的话来说明自己的心思:高若讷不是正人君子,我写信斥责他,“非以朋友待之也”,没有什么可奇怪、惊讶的。第三层针对师鲁“非忘亲”的话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当时欧阳修贬官夷陵,侍奉母亲郑夫人一起前往贬所,深感不安,师鲁安慰他这不是不孝,欧阳修有不同看法,但没有展开说,仅一带而过。从这三层内容可以看出,欧阳修虽被贬谪,但对自己仗义执言的做法毫不后悔,对权贵毫不畏惧,对朋友则毫无隐瞒,推心置腹,对母亲受连累则深感不安。 句段点评 自主探究 4.“五六十年来,天生此辈,沉默畏慎”至“故略道也”。 点评此段作者通过古今风气的对比,批判了当时阿谀奉承、因循苟且的官僚作风,并说明因言事获罪的事情古人天天有,并不值得大惊小怪,表现了作者泰然的心境。作者先从当时的风气写起,说明人们对这件事的强烈反响,然后以古人之事与今日之事作比较,推想今世“使有而一人就之,不知作何等怪骇也”,讽刺并批判了当时谨小慎微、因循苟且的世风。最后告诉朋友,应该如何对待这次事件。全段体现了作者把因言事得罪朝廷视为固然,不以迁谪之情萦怀的宽广心胸。 句段点评 自主探究 1.全信有几答几疑?其核心内容是什么? 提示全信有三答三疑,一疑“修有自疑之意者”——“今而思之,自决不复疑也”;二疑欧阳修“暗于朋友”——“此似未知修心”;三疑欧阳修“非忘亲”——“此又非也”,“此事须相见,可尽其说也”。其核心内容在于解释自己并非“暗于朋友”,所作所为理智冷静,立场坚定,态度鲜明。 2.前面四段记叙二人别后情形,作者为何大段叙述家常琐事? 提示叙家常,显友情,也为后面剖白心机,推心置腹作好感情铺垫。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fei200112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