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魏晋玄学精选.ppt

  1.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章魏晋玄学精选

魏晋玄学 《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扬雄《太玄·玄摛(舒展)》:“玄者,幽摛万类,不见形者也。”王弼《老子指略》说:“玄,谓之深者也。” 玄学即是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 何晏 王弼 (二)竹林时期 嵇康 阮籍 郭象 欧阳建 (四)东晋时期 裴頠核心思想 ——“祟有论”   一切有生的存在,都是有形象的;万物变化与相互作用是错综复杂的,是客观规律的根源。世界的根本是“有”,而不是虚无。认为“无”不能生”有”,是因为万物开始产生时,都是自己生出来的。  《言尽意论》 欧阳建的核心思想 ——言意之辩    《言尽意论》说:“有雷同君子问于违众先生曰:‘世之论者,以为言不尽意,由来尚矣。至乎通才达识,咸以为然。若夫蒋公之论眸子,钟傅之言才性,莫不引此为谈证。而先生以为不然,何哉’?先生曰:‘夫天不言,而四时行焉;圣人不言,而鉴识存焉。形不待名,而方圆已著;色不俟称, 而黑白以彰。然则名之于物,无施者也;言之于理,无为者也。而古今务于正名,圣贤不能去言,其故何也?诚以理得于心,非言不畅;物定于彼,非名不辩。言不畅志,则无以相接;名不辩物,则鉴识不显。鉴识显而名品殊,言称接而情志畅。 原其所以,本其所由,非物有自然之名,理有必定之称也。欲辩其实,则殊其名;欲宣其志,则立其称。名逐物而迁,言因理而变。此犹声发响应,形存影附,不得相与为二矣。苟其不二,则言无不尽矣。吾故以为尽矣。”(《艺文类聚》卷十九) 欧阳建在这里对于“名”和“言”作了区别。名所指的是一种一种的事物,言所讲的是关于一个一个理的判断。名的对象是事物,其内容是概念。言的对象是事物的规律,其内容是关于规律的判断。 代表人物 : 张湛 僧肇  《肇论》    核心思想:    “群有以至虚为宗,万品以终灭为验”“万物是亦有亦无,有无双遣而并存的 ”   张湛 东晋学者、养生学家。字处度。高平(郡治在山东金乡西北)人。仕至中书侍郎、光 禄勋。撰有《养生要集》、《列子注》、《冲虚至德真经注》等。所言“群有以至虚为宗,万品以终灭为验”,并翶《列子》之旨“往往与佛经相参” 僧肇(384~414),中国东晋僧人。俗姓张。据《高僧传》卷六 ,为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原崇信老庄,读《维摩经》,欣赏不已,遂出家从鸠摩罗什门下。擅长般若学,曾和道融等讲习鸠摩罗什所译三论,人称解空第一;曾在姑臧(今甘肃武威)和长安于鸠摩罗什译场从事译经,评定经论。著有《肇论》等。 僧肇的重要成就与影响 :   把中、印两地的思想文化巧妙地结合起来,初步实现了佛教哲学的中国化。通过对佛学界一些不合佛学原义思想的澄清,把般若学从依附玄学的局面中摆脱出来,使佛学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僧肇开拓了佛教中国化的途径和方向。 三、辩难的四个核心问题 玄学家们几乎都是上层社会中的一流人物,他们学识渊博,思想敏捷,能言善辩,有较优裕的生活条件。他们所辩难的问题,包括宇宙的起源,万物的生成,以及人生的道路等等。 1、关于“有”“无”之辨。 玄学家们崇尚“无”,“贵无”,以无为本。以王弼为首的玄学家,对《老子》四十章中“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等观点,进行反复深入地发挥。王弼说:“天下之物,皆以有为生;有之所始,以无为本。”(四十章注) 又说:“万物始于微而后成,始于无而后生。”王弼这个“无”, 并不是绝对的无,抽象的无,而只是无声,无形,无名而已。他在第一章注即说:“凡有皆始于无,故未形无名之时,则为万物之始。”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注:“混然不可得而知,而万物由之以成,故曰混成。不知其谁之子,故先天地生。”同章“道法自然”注:“道不违自然,乃得其性,法自然也。” 他心目中的“无”,是物质的,是比“道”还要高一级的“自然”。打破了上帝、天、神造出世界的神话。 裴頠在《崇有论》中说:“至无者,无以能生;故始生者,自生也。” 世界是物质的,万物也是由“有”即物质发展演变过来的。 2、名教与自然之辨。 所谓名教,就是名分之教,人伦之教,也即儒家所强调的用以维系封建秩序的三纲、五常等。所谓自然,就是天然,就是指万物万事所保持的原有的本性,不经人工修饰。《老子》提出:“大道废,有仁义……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十八章) 可见老子对名教本身也不是一概否定。 王弼也基本持此观点,他在《老子》这段话后注:“若六亲自和,国家自治,则孝慈忠臣不知其所在矣!”但阮籍在《大人先生传》里却把礼法之士骂得狗血喷头:“汝君子之礼法,诚天下残贼乱危死亡之术耳!”这个礼法之士,实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e8887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