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激励机制培育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docVIP

创设激励机制培育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创设激励机制培育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doc

创设激励机制培育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摘要: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陈地是课堂,思想政治课教学得育功能的实现则因落实在学生活动中。学生活动中的德育有赖于活动的开展,而活动的开展有赖于培育和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即调动全体学生参加德育活动的积极性。这是保证各项德育活动的教育作用和整体效应的主观条件,失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德育活动便会流于形式,其教育作用亦会荡然无存。   关键词:统一;效应;思想转化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186-01         大多数学生的参与意识是比较强烈的,因为从总体上讲他们是风华正茂的一代,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并在其中分享快乐,进行创造是他们的青春活力的显现。但是,德育面对的是全体学生,每个班级少数对德育活动持观望或冷漠的态度的学生的存在,无疑会影响德育活动的整体效应,这也是班主任工作中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对这些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以引出不同的解决方法。针对学习成绩好、中、差的学生的不同特点,创设激励机制,促进其思想转化,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做法。   一、对“尖子生,做到“扬和“抑的统一   学习尖子往往会成为班主任有意或潜意识的保护对象,我们通常注重其作为学习带头人的典范作用,而忽视其潜在的德育功能。从心理分析上看,学习尖子生通常具有强烈的超越意识,由此产生了自傲的两极化心理特征。所谓自为,指他们在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过程中的自主性以及学习方法上的创新意识,所谓自傲,指他们作为学习尖子而极易滋生的优越感和虚荣心,在行为特征上表现为不合群和听不得反面意见。应该说,尖子生自为的心理倾向是值得弘扬的。这种自为由学生的自发经由班主任的创设条件加以整合可以上升为自觉,可以并塑造新一代中学生的开拓精神,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对尖子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关键所在。而其自傲的心理倾向则是需要抑制并加以转化的。尖子生的虚荣心和不合群往往为多数学生所厌烦,往往使其成为以我为中心的孤芳自赏式的人物,这不仅会淹没其潜在的德育功能,而且会成为班集体德育活动中的一个惰性因素。对于自控能力较差的尖子生来讲,其自傲的心理尤为突出,如任之膨胀,便会走向事情的反面,这是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   在社会生活中普遍起作用的“二八律”告诉我们,在班级居少数的尖子生对班集体的影响力却是最大的。但是当他们不仅是学习尖子而且也是德育活动的积极成员时,才会对全班同学产生有说服力的正面影响。在工作实践中,那种将尖子生保护起来,把德育活动留给成   绩差的学生承担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我们应积极创设条件,弘扬尖子生的自主精神,以鞭策全体学生,转化其自傲离群的情绪因素以促使其全面发展,充分发挥他们作为学习带头人和德育主体的双重作用。我班某一学生在学习上刻意求真,具有较强的探索精神,但这种精神如果不表现在班集体的活动中去,就只能像他远离其他同学的行为表现那样,属于他个人的财产,不能产生强有力的德育效应。为此,我安排他在以“中学生的品质”为题的主题班会上作了有关探索精神的专题发言。并以他为骨干成立了学生自学辅导小组,开展了每周一   次的自学辅导活动。这样,就打破了尖子生和其他同学间的心理障碍,促进了团结互助的班风,克服了尖子生的孤傲倾向,使他们成为班集体活动中积极一员,并在其中发挥了学习带头人和德育主体的双重作用。   二、对“中等生,善施“皮格马利翁效应   中等学生在学习成绩上的中等地位使他们不自觉地产生了团体自我封闭的心理以及自我   保护的倾向。有人认为,中等生的性格大多内向。我们认为,他们的内向是受其团体心理所驱动而在集体活动中不愿露面的某种情绪特征,而不是性格的内向。恰恰相反,他们在自己的圈子里显得十分活跃。因此,中等生也存在着心理倾向两极化的特征,即消极与活跃并存。如缺乏积极有利的引导,其活跃的一面极易受制于其团体封闭意识,在班集体活动亦表现为消极观望、亦步亦趋、随潮起伏,等等。而实质上,处于先进与落后之间的中等生是最易分化的。表面上的沉闷封闭锁不住其内心澎湃的激情,行为上的亦步亦趋掩盖不住其追求进步的愿望,他们都有着克服落后、超越自我、趋同先进的进取意识。我们应充分意识到中等生在德育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在掌握中等生的共性的前提下,仔细研究中等生的不同个性,发挥其所长、克服其所短,因时、因地、因人地创设条件,打破其封闭或半封闭的团体心理,   解放其被压抑的奋发精神,充分调动他们参加班集体活动的积极性,这对于在全班形成团结与竞争相统一,严肃与活泼相协和的优良班风,开展富有成效的德育活动并产生德育整体效应具有重要作用。   基于上述想法,作者在工作中注意寻找突破口,抓住中等生中的几个重点学生(他们对周围学生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创设激励机制,促进其思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